「雄起!活下去!」

----如何為瓦礫中的生命喝采
整理: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5/07/2008

四川八級大地震,死傷枕藉,災場滿目瘡痍,哀鴻遍野的情況,不禁令人反思:狀似牢固的建設,面對自然災害,何其不堪一擊;相反,貌甚軟弱的人,逼到生死線上,卻又拼發出意想不到的堅忍和團結──面對劇變,無論遠近,震動人心。
 
面對瓦礫前的倖存者,我們可以為他們作什麼?對於難以捉摸的人生,我們可以怎樣面對?三個處於不同位置,皆熱愛生命的基督徒,三個不同角度的體會。

朱志寶先生:一切都很像是神預備的

 2008年5月12日,消防總隊目朱志寶1憶述當日得知災場情況,已經想到救人要急要快。當晚,他被告知要隨時候命,聽到此消息後,他太太及女兒都不禁擔憂起來,反而朱生感到很平安,很像是神安排他到大陸幫忙。
 
原定5月13日啟程,因四川的航空非常混亂,只有從機場折返,回家與家人一起為當地的災民禱告,祈禱時,他再次接到通知要翌日出發,此時,朱太及女兒放心多了,也讓朱生可以一無掛慮的出發。

還死者一點尊嚴

觸目所見盡是塌下來的樓房及無家可歸的災民,讓朱志寶初嚐地震的威力及危險。眼見很多人不顧自己的安全,企圖闖進災場尋找親人,而每當一個屍體被發掘出來,他們的親人所發出來的深切哀痛,他切實體會天災所帶來的慘痛。
 
搜救的過程中,朱與數位同事祈求神讓他們盡快把被困者救出──不管他們是生是死。同時,他們盡量不把遇難者視作死人般處理。看到他們如此尊重死者,家屬們都深受感動,在災場物資缺乏下,仍送上西瓜慰勞搜救隊。

珍惜生命盡己力

這次事件讓朱志寶體會到生命是不能控制的,在地震中死去的人很無奈,因為他們本來不想死。故此他勸勉年青人,好好珍惜生命,不要隨便選擇自殺之途。
 
被人冠上救災英雄,朱坦言受之有愧,他只感到是神安排他盡上一點綿力。除了金錢及物資,他認為心靈上的幫助亦很重要,若能把神的福音帶給他們,對他們更有幫助。

余達心牧師:沉默是對災難最好的回應

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以C. S. Lewis的一段說話作為引言,2他認為當人遇到災難,最恰當的做法,便是沉默──表示我們面對大自然的力量,謙卑下來,承認很多事情不明白,包括為何一位慈愛的上帝,仍然容許災難發生。
 
余牧師指出,神的確會透過災難懲罰人,但除非有神特別的啟示,基督徒不宜輕易落入所謂傳統的智慧︰因果報應,又或是「天譴論」。他引用《約伯記》指出一個神所稱許的義人受苦,不是出於祂的懲罰,藉此提醒信徒小心,可以追尋公義,但不要輕率提出「天譴論」這種簡化了的邏輯。

虛空的宇宙與自由的上帝

余達心牧師表示當人與神割裂,不受神的恩典所承托,我們的生命便如脫軌的生命,趨於虛空,而整個世界亦伏在虛空之下。當神要打擊虛空的勢力,極可能要處理一班祂所愛的人。
 
余牧師也強調,按照神的啟示,祂是一個自由的神,不受制於簡化的邏輯,也不按著他人的期望行事。祂拒絕當一個保障者,創造一個完全不容讓痛苦存在的世界,或許在耶穌基督的十架面前,信徒開始明白祂雖然沒有滅絕苦難,但祂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苦難不是完全無意義

余達心牧師以六個「假若」,道出了四川苦難或許不是完全沒有意義:
ú   假若四川的地震喚起了人性深
      處的一點善、喚醒了沉睡在我
      們裡面對人的深情;
ú   假若在頹垣敗瓦當中,人仍能
      為了所思念的人掙扎求存,發
      揮人的意志最堅強的一面;
ú   假若在絕望當中,有人即使不
      曉得神是誰,仍向祂微聲禱告;
ú   假若在絕望當中,有人聽到神對他微聲安慰,第一次
      對神有所感應;
ú   假若在極大的痛苦中,身陷黑暗、絕望,靜待死亡
      之際,仍然不肯詛咒生命;
ú   假若失去至親,仍然對生命充滿熱愛,對人性依
      然有信念,立志重建自己及別人的生命。
 
四川的苦難或許是一場對生命極難忘的操練!

陳念聰醫生:與當地救援機構合作

施達基金會3總幹事陳念聰醫生以其機構為例,闡釋若要有效地參與救援及災後重建,便要與當地的機構合作,4因為他們語言相通,也較清楚當地的情況,例如一些鮮為外界報導的災場、災民需要什麼;那裡有較便宜的物品。事實上,有些災場政府只容許當地人民進入。

汲取經驗與教訓

陳醫生指出,派發物資必須審慎,確保災民的名單沒有重複,以致公平公正地將物品交到災民手中(特別是在偏遠、沒有被報導及被忽略的災區)。他強調減輕災禍是重建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事項,不可以再有「豆腐渣」工程。

尊重災民

至於災後的重建工作,陳念聰醫生說實在不可一廂情願,因為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及需要,要聆聽災民的要求。他們親自詢問過災民,知道他們最盼望重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他認為當地的基督徒可以協助他們重建社群,發展一個網絡,以備不時之需。

不要停下來

事實上,陳醫生一開始便道出人之有別於其他動物,是當災難過後,人會思索很多問題,他認為這是好事。他希望人類能夠繼續思想下去,不要輕易遺忘災難,因為,重建所需要的資源及幫助,不可以只停留於一時的熱心,而是長遠的支持。
 

明光社於2008年6月6日假座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舉行「雄起!活下去!──為瓦礫中的生命喝采」講座,與出席者一起反思,以及探討如何繼續回應災場的需要。當晚共有300多人出席,並籌得HK$23,214予施達基金會作四川及緬甸賑災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