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關心的 ── 只是六千元?
香港政府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有人評價此方案未能合理分配社會財富與攤分利益,也不能公平分配社會資源。而原建議提到向每一個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更引來不少人非議,甚至引發不少人的怒火。為了回應政黨及市民不滿,財政司司長對預算案作出重大的修改,放棄注資強積金方案,改為向全港約600萬名18歲或以上永久居民,每人派發6,000元;又會向140萬納稅人退減薪俸稅75%,上限為6,000元。
曾俊華表示,希望新措施能回應到市民需求,他又會額外預留一筆款項照顧在今次方案中未能受惠而有需要的人士。此新方案可能真的回應到大部分市民的需求,但是否真的可以藏富於民,又或是更能照顧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士,又或是可以為「五無」基層勞工:沒領綜援、沒交稅、沒住公屋、沒子女、沒交差餉電費的人帶來一點安慰,則仍令人質疑。
不知大家如何回應或評論新的預算案?雖然有不少人會就整個財政預算案作出評論,但筆者相信有更多市民不會深入研究財政預算案每一項細節,一般只會留意、關心與自己有關的部分。身為業主,他們最關心的是有沒有減差餉電費、過了65歲的長者會留意生果金有沒有增加,而吸煙人士注意的是今年有否加煙草稅,加幅是多少。而絕大部分交稅人士所期待的,便是今年有沒有退稅,免稅額有沒有提高。而一般香港人,更羨慕鄰近的澳門派「大糖」。
6,000元成為這次預算案的主角,因為無論在新舊預算案中,它都牽涉人數眾多。而當這筆錢從原來在強積金出現的6,000元到年滿18歲或以上的永久居民手中的一筆錢,更成為人人評論的焦點。有人表示不公平,為甚麼不用交稅的中六、中七生可以分享納稅人的辛勞;有人表示歡迎,因為可以由個人自行決定如何運用,也不用白白浪費在強積金的行政費上;有新移民卻高呼歧視,質疑只向永久性居民派錢違反《基本法》;更有年輕網民呼籲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士上街抗議;而身在加拿大的移民人士,也走出來詢問有沒有資格拿到6,000元。一時之間,似乎整個預算案已沒有其他項目,而到底這預算案能否紓緩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似乎已無關重要,大家所關心的,只是這6,000元——我到底有沒有份?至於那些有資格拿到這6,000元的人,所關心的是如何處理這6,000元?消費?儲蓄?投資?捐獻?
關心自己有沒有這6,000元是人之常情,特別是等待這6,000元來「救命」的低收入家庭,又或是所謂「在職貧窮」人士。而平白飛來橫財一筆,想想如何享用及分配也理所當然。只是,如果大部分人的討論只停留在6,000元這一層面, 只關心影響自己利益的部分,而忽略其他人的需要及對香港整體的好處,我們仍須努力,好好學習如何關心別人的事,而不單是顧自己的事,其實6,000元並沒有改變貧富懸殊的不公平現象,只是轉移了我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