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靈魂之窗到靈魂

──從阿富汗到施達的陳念聰醫生
整理:馮國強   |   明光社義務同工
27/08/2008

曾在阿富汗的睡房內發現彈痕,在枕頭套拾得子彈頭;曾被懷疑是外國間諜,好不容易才從監獄中釋放──以前因為人性的醜惡,總對生命抱著悲觀態度的陳醫生,何以在服侍貧窮國家的經歷裡,倒為自已的生命重尋出路?陳念聰醫生在7月25日,於本社「閱讀雲彩」分享會上,親自與我們分享了他的醫者人生路。

 若你已擁有專業技能,生活總算不成問題的時候,面對專業和社會責任的呼喚,你是否也會躊躇如何回應?施達基金會總幹事,眼科醫生陳念聰先生和太太關韻韶女士,在1993年至1999年,毅然放棄香港穩定的生活,到阿富汗協助發展當地的眼科醫療。

陳醫生在他的醫者路上,親身把他的暖意和誠懇,慷慨贈予那些被遺忘和遺棄的亂世──從總被人稱為第三世界的非洲大陸,到經年戰亂的阿富汗。這種放下高薪厚職的傻勁,如他所言「生命之可貴不在乎長短甚至生死,而在乎意義和犧牲。」也許是今天世故社會失傳又需要重拾的東西。

簽下生死狀 塔里班入城

「阿富汗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到過的人不少都想再次回去。它有一種特別的文化吸引力:即如阿富汗人對有色人種特別信任,第一次見面便可詳談。事實上阿富汗人其實都很慘,以前蘇聯做了很多貌似玩具的地雷,小朋友拾起便手腳炸斷,叫人傷感和憤怒。」

身為施達基金會的總幹事,陳念聰醫生現時負責多個地區的扶貧工作。從前放下在港從醫的穩定厚薪,和妻子各簽下了一紙「生死切結書」,在回教國家阿富汗行醫,以眼科專業在當地服侍,也留下生命中難以忘懷的結連,並教人動容的榜樣。

「那年的9月23日晚上,我們眼看著塔里班入城,起初是有點『害怕』,後來則是感覺頗『麻煩』──他們有很多不合理的規矩,例如為了收受賄款常拉人坐牢,男醫生又不能看女病人──我覺得做不到實事。」在墮陷的社會中服侍,其實確是一件艱辛的事。

「在阿富汗工作了這麼多年,我愈益覺得聖經說得很對,人性有時很醜惡,很需要上帝,故此我體會苦難、甚至生死都不應是最在乎的,活得有意思才要緊──今天我可較大膽的說,在阿富汗的『易死』生活氣氛裡,我和太太學會不怕死亡,很放鬆,甚至想過配偶萬一死去,怎和親友交待。」

「在苦難裡,你才會思索到人性和人生的事情,我在阿富汗的苦難中,常想人何以要互相殘殺,而在太平盛世時總不容易想到。」艱苦我奮進,貧乏我多情,因為陳醫生沒有放棄,倒給了生命下個最漂亮的註腳。

扶貧遇貪腐 慷慨解窮苦

在阿富汗工作了六年之後,陳念聰為了不會因長期處於第三世界國家,以致被現代醫療技術拋離,因此決定回港工作。不過,上帝再一次出人意表的安排──他進了為世界扶貧的施達基金會當總幹事。

「上帝的呼召有時就是要我們做不熟悉的事情,這才要學習倚靠祂,醫療是我熟悉的東西,但進施達卻要做扶貧和行政,這需要重新學習和倚靠祂。」「做扶貧的工作總會遇到貪腐的政府,如菲律賓、緬甸,但不能因此不做,要給當地窮人灌注希望,人最害怕失去一切希望──絕望!」

「另外一些阿拉伯世界的人,因著歷史緣故,對白人有排斥,華人卻較被接納,可充當和事佬,我們要作和平之子,在仇恨處散播愛和友善。南亞地方也有類似歷史問題,故此中國人要外向點,不要祇顧華人的內部事。」

「扶貧應是教會的使命,但有時扶貧概念的建立也不一定容易,如公平貧易概念的推動,但我們還是會做,希望在香港和教會慢慢把這概念和使命推動起來──我相信這是上帝的心意,教會需要辨明上帝的心意,建立自己的資訊和立場。」
 
「另外在香港和中國,如何聯絡商界、結合商界的力量,做好扶貧工作,如社會企業的推動,這是我們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和實踐。」貧窮和富足間最可怕的距離是冷漠,從阿富汗到香港、由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由教內至教外,以慷慨穿透貧苦──只因,不能不在乎!

「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下),在商業世界一若香港,這是我們往往難以洞觸的生命美善。有趣的是,唯有這份彷彿不知天高地厚的赤子傻勁,才足以改變世界!重塑感動,經歷豐盛──陳念聰醫生也是如此,宣教士丟下所有,改變可變的,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