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疲累中重整步伐

當今──基督徒社會工作的困境及出路
採訪、整理 洪子雲   |   明光社項目主任〔研究〕
13/07/2004

 

在政府削減資源下,不少社工都感到培倍感吃力;而在強調價值中立的社會,更有基督徒社工感到信仰與社會工作間存在衝突,究竟社工們當如何面對這困境呢?信仰又可為社工提供甚麼支持呢?就著這議題,我們訪問了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李德仁博士(簡稱「李」)、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陳啟芳博士(簡稱「陳」),以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兩位註冊社工竺永洪先生(簡稱「竺」)及秦禧俊先生(簡稱「秦」)。

當今社會工作所面對的困境

李德仁認為現在社工所面對的困難是工作非常繁忙,尤其社會福利署撥款方式從以往按人口比例分配到現在按效率高低分配(將服務質素量化),社工做多了很多「交數字」的工作;以往政府及機構間是一種信任的關係,但現在要求將服務量化,猶如數字高就反映機構工作效率高;但事實上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服務的效率及質素,例如:舉辦很多的活動及有很多的人次並不一定能帶出好的果效。但這制度卻可能引伸申兩個問題:1. 服務編制困難:尤其政府資源削減,機構為要投得服務,獲得更多資助,不惜要求員工不停加增事工數目,以致前線社工工作量大增,沒有足夠的時間,亦對一些合約員工形成很大的壓力。2. 專業水平成疑問:「交數字」令到社工工作重量而輕質,而太多各式各樣的服務及工作亦致使資深社工減少對資歷淺社工的督導,以致對社工支援不足,亦使他們難以進深其專業的服務質素。現不少初入行社工都要處理很多煩瑣的事務,但當面對著一些很複雜的問題時,由缺乏相關專業經驗的社工跟進,將大大影響了其果效。在這種的環境下,有心的社工只會不停地加班工作,進而生命枯乾,忽略家庭及教會的生活,曾有社工表達他們忙到兩個星期才能放一天假。另有些社工就只好逃避、放棄,有的甚或陽奉陰違,做一些違背社工精神的行為。

基督徒於工作中面對信仰方面的衝突

另一方面,陳啟芳於過往教學經驗中發覺修讀社工的同學之中很多都是有信仰的,尤其是基督徒和天主教徒,他們都曾於信仰經歷中有所轉變,很希望日後去幫助別人。另有一些非信徒因他們成長的時候曾經接受別人的幫助,所以很想之後亦去幫助別人。他們當初都是出於單純愛人、想幫人的心態;到了大學修讀社工之後發覺看問題的方式闊了、深了,一些基督徒卻發覺這對自己信仰有所衝擊。

其實社會工作背後的價值理念有些是與基督宗教相同,例如社會工作重視人性的尊嚴、對人的尊重、公義、平等、愛心及關心弱勢社群的需要等。甚至有非信徒的社工表示覺得基督徒很特別,因社會工作是一項很辛苦、充滿挫折感的工作,不少社工做了一段時間都會感到灰心,因而轉行;但他們見到基督徒能特別持久地去愛人,這是很特別的。當然,亦有部份基督徒社工會轉行。

另外,有部份社會工作的價值是會與信仰有所衝突的,例如信仰方面:基督教是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是獨一真神,但若有案主分享他唸頌異教的經書後感到十分的平安,那對一些基督徒可能真的會有衝擊,那社工應鼓勵案主繼續唸經嗎?根據社工的專業手則,社工是要尊重案主,不可以將一套信仰及價值觀加諸於案主身上。另外,社工的工作常常面對著很多人世間的痛苦,對於一些社工亦會因而產生信仰的疑惑:「神既是慈愛,為何又會有這麼痛苦呢?」另此外,於價值觀上的衝突尤其明顯,特別面對案主一些涉及道德的問題:如:墮胎、離婚、婚外情、同性戀、安樂死等。以安樂死為例,斌仔要求安樂死這一類的事情,對基督徒社工的價值觀亦會造成衝突及掙扎,基督徒相信生命的價值,但當面對案主痛苦得很厲害,要求安樂死時,社工不但不能主動跟他分享價值觀,有時候社工亦會猶疑豫:「是否應尊重他的決定呢?既然這麼辛苦,為何不就讓他死呢?」又例如面對婚外情的問題,有些社工學生表示這明顯是違背《聖經》的,太不對了,難以接受所謂的「價值中立」,要直接指出其罪行;亦有社工會認為:「既然兩夫妻都沒有了感情,為何還不離婚呢?」當然,若基督徒社工於基督教機構服務,他們的資助亦來自教會,他們就會比較容易做信仰整合;另有些會先保留自己的看法,不主動分享,直至關係建立,而案主主動問他意見,他才分享自己的信仰看法;亦有部分社工會將工作和信仰完全二分,工作歸工作,信仰歸信仰。

另外基督徒亦需要去影響今天的社會文化,尤其中國人傳統強調中庸,今天社會常常只去了一個極端,不停地鼓吹抗爭,反對甚麼霸權主義,反對成年人對少年人的打壓;其實除了鼓勵家長去了解少年人之外,是否亦需要鼓勵少年人去明白體諒家長呢?社會可否有一些比較平衡、中庸的思想態度呢?

陳認為社工並非不應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但面對案主都是要先以非批評性態度去面對,看人的需要看得闊些,以免太快將案主定型(stereotype);須先多聆聽、明白、了解案主的需要,多理解為何他會如此,為案主做深入的分析,讓他可以謹慎考慮,嘗試為他發掘更多正面的資源及其強項,讓他發揮所長。

其實最重要都是社工是否有一顆願意關懷的心,陳認為基督教價值對於社工應是一種額外資源,因基督徒深信愛,深信以生命影響生命,就如昔日耶穌主動去與罪人、妓女、病人、貧民一起,去了解關心他們。

而李亦另外指出,若基督徒於在一些沒有無價值信仰背景的機構中工作而面對價值觀上極大的衝突,亦可以嘗試將個案轉介到其他適合的地方。另於若在一些大的機構裡工作,若而前線社工認為面對上司行使權力方面不妥當,甚至可能與信仰、與法例、與社工的精神有違背,社工亦應有勇氣主動與上司溝通,對於一些不公義的行為表達意見。

信仰與社會工作的整合

而竺永洪發現現今很多基督徒都將工作和信仰二分,往往於工作中忘記了自己的信仰,甚少將信仰與社會工作作整合,甚至往往等到問題發展到末路的時候才會去禱告。竺認為基督徒社工需要反省三個問題,1. 自己的重生經歷是怎樣?重生是從輔導或從神而來,若是從神而來,社工很需要重新經歷神的愛和接納。2. 社工力量的來源:社工越來越著重靠人的方法去幫助別人,「仿似不用信仰都可以幫助到人」,而忘了信仰改變人心的力量,不少社工自己以往經歷的改變亦不是透過輔導,而是信仰;為何現又偏偏相信單靠輔導可以幫人改變?3. 社會工作與信仰的關係:社會工作是在信仰引導下,所以社工須每時每分都經歷到神的同在,以致整個人於服務中都可活出信仰。另外竺認為輔導工作對於案主來說只是生命的一部份,所以若要真的幫助他,亦應將信仰介紹給他。做社工要自問,是否真的將最好的去幫助他,若然信徒真的相信信仰對於案主才是最好,但卻又保留起信仰不介紹給他,這是否有矛盾呢?

秦禧俊亦分享他當社工的一些掙扎。對於一些案主,有時候他亦會感到對方當下最需要是福音,而非服務;但社工要做的卻與信仰的關注很不同。另一方面,他感到雖然同事們都是基督徒,但並不一定都重視信仰的重要性,隊工之間缺乏了屬靈上的同心。最後,秦深切體會到其實社工也是罪人,有時候社工也會自以為與一些罪惡隔絕,但其實自己也有軟弱的一面,可能因工作太累而與神的關係疏離;有時也因為太忙,於工作中靠自己多於依靠上帝。所以秦強調基督徒需要安靜,先看見上帝的大能,明白需要依靠上帝行事;謙卑自己,視自己為僕人,不是主人,更不是救世主,要與神保持親密關係。另外,主內社工要連合,單獨一人很容易自高自大,當一群弟兄姊妹同工,就能互相支持守望,一同於神裡面行事。

社會工作中的信仰反省

李亦指出基督徒社工應將社會工作視為上帝的召命(Calling),是上帝呼召他進到社會中去服侍人群,另一方面,社工亦不可一本天書讀到老,須要不停作反省,基督徒尤其需常於聖靈引導下去自我反省,反省自己於幫助人的過程是否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妥當?或對於案主的情況判斷錯誤?能否保持謙卑服侍的心態?於社會工作上追求卓越。

另外,工作太忙可能影響肢體相交的生活,信徒除了須作自我反省外,教會亦需要體諒他們。現今環境下的社會工作的確會很大壓力,會感到枯乾,感到憂心,李特別呼籲教牧按他們特別的情況及需要去牧養他們。

對現存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的憂慮

陳擔心現在有很多基督教機構的主管可能不是基督徒,又或信仰根基不深,以致影響其機構漸漸失去了基督教的傳統,現在需要一些仍然持守基督教信仰的社工及機構繼續去發揮其影響力。秦亦擔心一些基督教機構慢慢為了生存,為了爭取資源,社會服務變相成為爭名奪利的手段。竺亦擔心一些基督教機構可能變得只是服務機構而沒有了信仰元素,所以竺認為需要激發起基督教機構履行宗旨,不要本末倒置,只為解決當前的問題,而忽略了信仰。所以秦與竺都表示很高興最近終於有社工站出來辦社工祈禱會,以禱告方式支持基督徒社工,盼望這祈禱會將成為基督徒社工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