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公信力下降是誰之過?
燭光網絡 6期 (p.6)
28/02/1999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一項關於傳媒公信力的調查(下稱「報告」)發現,本港傳媒公信力有下降的趨勢。98年傳媒公信力的可信度與97年比較跌幅達百分之五(明報12月30日)。與香港青年協會在本月(98年12月)中進行的另一調查-「青少年看各行各業」(下稱「調查」)相比照,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全面的圖像。
該調查指出新聞從業員在「社會上最具影響力行業」中排列第四(僅次於議員、法官及政府官員),但在「最低社會地位行業」中卻排列「尾四」(勝於保險經紀、地產經紀、運動員),而在「最受青少年尊重行業」、「專業知識最可信」及「專業操守滿意」三項評分均列在較後位置。(青少年看各行各業意見調查 香港青年協會1998)。為什麼一個被青少年普遍認為有影響力的行業,卻不受到他們的尊重,甚或被認為是一項低社會地位的行業呢?到底傳媒出了什麼問題?是報告中提及的「競爭壓力加劇,導致傳媒內部失控」或「外來政治干預的陰影繼續存在」(明報12月30日),還是其他因素呢?
- 首先,我們了解到部份傳媒機構在今天已變成了一盤「生意」,它們在市場上追求巨額的利潤。當然我們明白賠本的「生意」是沒有商人願意經營的,但在強調商業道德的原則下,追求利潤的手段是否真的沒有底線?假若它的運作危及整體傳媒生態環境,並以鼓吹色情事業來圖利時,又是否真的沒有問題呢?(請謹記在香港「扯皮條」是犯法的)從香港記者協會的調查中,其會員便指出現時傳媒的經營方針並非真的按讀者需要,反之主要是考慮市場╱經濟競爭。到頭來報紙、電視台是否只成為營利生財的工具?傳媒惡性競爭更無日無止地發展下去!
- 新聞報道當以事實為尚,這也是新聞工作者極其重視的專業操守。現時的新聞報道卻多以大量色、腥圖片為號召,甚至以揭人私隱來挑起讀者的偷窺慾。煽情報道比比皆是、他人的悲哀和不幸成為促銷的工具、「狗仔隊」傾巢而出,同「挖」「新聞」,可是這些新聞又與公眾利益何干?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操守中指出「新聞工作者應以正直的手段取得消息、照片及插圖。只有在公眾利益凌駕一切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新聞工作者即使基於公眾利益的考慮,亦不應侵擾他人的悲哀和不幸。」新聞娛樂化、慘劇娛樂化是否已經成為傳媒未來的主流?
- 當以上事件成為傳媒的主流文化時,便無需過份驚訝市民對傳媒的信心和尊重一再下降,因為這只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有質素和可信賴的傳媒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之一,它監察政府並成為社會的第四力量,可是當我們不再相信我們的「生活伙伴」時,結果不只影響我們的生活資訊、道德文化,更會危及我們所珍惜的新聞自由和民主社會的體制。而且也侮辱了那些堅守新聞工作者操守的人士,讓整個行業蒙受污點。這是我們所不可不察的!
- 該報告也突顯出傳媒的公信力並不是與其銷售量掛鉤,即表示市民雖不信任某些報章的報道,但仍會經常購買。傳媒生態環境的惡化,除歸咎於傳媒人士外,市民也實在脫不了關係。我們的購買╱觀看無形中助長了傳媒的不良風氣,促使「色、腥、煽」泛濫。我們需突顯我們對傳媒的期望。個人及團體對傳媒有意識地進行監察是不可缺少的。而在展示市場消費力量時,也應把公信力作為個人消費的一個指標,否則傳媒文化繼續惡化下去,我們恐將自食其果。
- 最後也不可忽略長遠的教育工作。政府應把發展傳媒教育作為一個重點項目,仿傚歐美國家,增撥資源把傳媒教育納入正規課程,教導學生解讀傳媒訊息,讓我們的社會文化除強調尊重、和諧及忍耐外,也發展出一種勇於表達不滿的文化。
一九九九年一月八日
明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