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只能留住「性」

──為青少年留住心和感情的程翠雲姊妹
整理:馮國強   |   明光社牧養主任
15/03/2008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困難,但每一個時代都還有它的守望者和有心人。明光社每月舉行的「閱讀雲彩」分享會,正是尋找時代裡有心又用心的守望者。這晚的有心人 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的程翠雲姊妹——不僅是永遠頭戴帽子的獨特標記,長期對青少年愛滋病和性教育的關懷和委身,更是教人動容並難以忘懷。 

蘇格蘭神學家John Macmurray說過:「廿世紀的教會面對兩大挑戰,一是共產主義,一是性解放運動。」也許,在聽畢這晚程姊妹的掙扎和堅持後,我們或能體會在性解放洪流挑戰的背後,更多的是一群群有心人仍在竭力守望,更多的是一個個生命仍堅持不離不棄,而這正是時代還有希望、我們仍可繼續面對挑戰和前路的所在。

留著「愛滋」之名 就留不住辦公室

程翠雲是「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的創辦人,但創辦的艱辛和狼狽,實不足為外人道;「剛開始時,像籠屋般,11個人擠在僅110呎的房間內,空間小得嚇人,同事要坐到出門外,還有滴水,之後因白蟻入侵,竟要幾天內怱忙搬走,暫借中環一個地方半年,之後很艱辛地才搬往灣仔——只因,人家一聽到『愛滋』兩個字;就很不想將地方租給我們……」
 
「即使搬入後,我們機構的名字也不能出現於『水牌』上,再搬時好一點,但也只能將機構的英文名字寫於水牌上,這問題要到搬往上環時才出現轉機——歷史性地,中英文名字都可出現於大堂水牌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萬事起頭難,只是在雲淡風輕間,程翠雲說來笑意盎然、輕描淡寫,大概在使命裡,就是這一份堅實的平安和堅持。
 
「有人建議我改名,把愛滋這兩個字拿掉,但我有一份可能落伍的堅持,如果連我都接受不到自己做的這件事,我們怎可能影响他人?這當然帶給我們困難,包括很難拿到錢、不容易租到地方,但我不後悔,仍堅持做愛滋病……」

與義工一起堅持 同行中成長乃樂事

「現在我們的主要宗旨是預防年青人感染愛滋病,並且幫他們有信心面對成長中的性疑惑,以藝術和遊戲帶出和貫穿相關之訊息,往各大中小學、特殊學校、國際學校、青少年中心去做,而且不只香港──澳門、內地都有做。」靠著這份熱情而堅毅的委身,一晃多年。風雨如晦,十多年的辛勞和奮鬥;有果效嗎、值得嗎?
 
「有點矛盾,一方面大家對愛滋病的認識和警覺性是提高了,但性開放帶來性活動的次數、類型都增加了,故此,最開心並非在社區中能做到多少愛滋病預防工作,而是我有一群很優秀的義工,義工的生命一直有成長:有義工信了主、亦影响了一些義工的父母、甚至他們的牧者,還有人在當中找到一生的伴侶,這都是我為他們開心而驕傲的事情。」

有性就有心 性與道德何能分割

一番教人動容的情真意切,訴說著這有情生命於性教育的步履中多少的深情暖意;「愛滋病教育與性教育是不能分割的,談青少年愛滋病預防工作,不談性、不談朋輩、不談拍拖感情,就無疑是抽空地將兩者分割,畢竟,這兩者都是關乎人的事情、關乎生命、關乎親密──性、愛、情、慾、戀,都是從「心」字偏旁或有「心」在其中,講性,不談價值,不談心理情感,等於沒講差不多。」
 
「性器官只能留住性器官,留不住心和感情──只有『心』才能留住心和感情,這是我多年從事性教育和治療的經驗結論。」走過從前,在性愛分家的廉價年頭,仍然有這份來之不易的清醒和洞見──無疑是對「有情人性」彌足珍貴的堅持和了解,而這也繼續策勵著姊妹的前行和努力。
 
「未來2008、09年,我們的目標很清楚,除了設立網上電台推廣性教育,服侍更多本地和全球華人,還會將工作帶至內地,將中港兩地有心人match埋,服務山區、農村和愛滋病孤兒,我希望可做得更多、幫到更多的人……」

「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雅歌」(歌一1)也許;性,從來非祇關乎肉慾和快感,而更關乎心性、情感和愛本身,因此,今天我們的性混亂,又豈祇是性 本身,而非同樣關乎生命、心性和愛本身的粗糙、貧乏和混亂,推行愛滋病預防教育、性教育──其實是在建造一條重建生命、重塑心性的路,翠雲姊妹的委身和奉 獻,可有鼓勵著你我,對心性和兩性的重建,作出更具體而熱情的委身和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