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真正關心「犀利哥」?
近日網絡、報章火熱報道一位在內地浙江省寧波市的流浪漢,並稱他為「犀利哥」。事源一位攝影愛好者在街頭拍到一位眼神、髮型及衣著配搭得很有型格,加上吐出的淡淡煙絲,被讚揚為很憂鬱、超然的一位「乞丐王子」,並將之上載於互聯網上,因著互聯網一傳十、十傳百的威力,這位流浪漢旋即引起了許多內地網民關注。
隨著有更多人在街頭追訪他,拍下他其他的衣著,將他和許多中、日、韓藝人,甚至西方的時裝衣著相比,事件亦被登上英國的《獨立報》。
傳媒炒作用意何在
事情並不單止如此,許多網民、傳媒知道「犀利哥」身處何地,在街頭不斷的騷擾他,要求和他合照、作訪問。從互聯網中的許多短片可見,在鏡頭下,「犀利哥」的對答顯示他十分害怕,但傳媒並沒有因此而停止,還繼續追訪他的身世及訪問和他有點連繫的人。
事件到現時為止,傳媒及網絡的追蹤暫時為「犀利哥」尋得家人,並可回鄉得到熱情的接待,不再流浪。香港亦有傳媒為此新聞,特地北上尋訪這位「犀利哥」,並於港聞頭條中報道大揭「犀利哥」身世。
雖然「犀利哥」所顯示的互聯網威力、引發了許多有審美的討論和「乞丐美學」的衝擊,但傳媒所報道的並非這些現象,而是繼續追訪,發掘這位流浪漢的身世、攝下他吃晚飯時的情況,在酒店房中「型仔」坐椅子的樣子,並將之放於港聞版的重要位置,甚至是頭條。傳媒如此追訪一位社會弱勢人士,他連正常對答及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都沒有,反抗能力缺乏的小人物,被傳媒擺布炒作,傳媒的用意何在?
煽情故事推高銷量
如此的報道手法,不禁令人懷疑這是否記者們的刻意安排?有關報道令人想起過往的陳健康及「慾海肥花」事件,傳媒所關心的是不是只利用這位偶爾被互聯網引發出來的故事借勢推高銷量?
其實傳媒關注的重點根本不在如何協助這些弱勢人士,而是借他們的故事來煽情。老實說,當大家認為「犀利哥」有型的時候,誰真的願意與他擁抱,甚至穿他穿過的衣服呢?社會中千千萬萬個「犀利哥」的社會問題,又何時才會被人注視得到?
不但是傳媒,社會上許多利用「犀利哥」效應的產品相繼出籠,「犀利哥」外套、「犀利哥」雜色腰帶,甚至「犀利哥」註冊商標……似乎大眾的好奇心及娛樂至上的心態,被消費主義大大地蒙蔽了。
星島日報 21/0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