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交纏的中國心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7/12/2010
專欄:時事木人巷

過去幾十年的中國歷史都是令人搖頭嘆息的多,拍掌歡呼的少。雖然大家的不滿和失望未必一定去到好像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一書所表達的那麼強烈,但近期中央政府的一些表現的確令人覺得很羞家,幾乎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是中國人!

對於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中央有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搞甚麼孔子和平獎實在是為他人製造嘲笑自己的機會;而派出甚麼街坊組長掌摑想採訪趙連海家人的記者,千方百計阻礙國民接收有關諾貝爾和平獎、毒奶粉事件和四川豆腐渣工程的訊息;結果將大灑金錢舉辦的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等大型國際盛事,所營造的強大、文明、現代化中國的形象,可說是一舖清袋!

毫無疑問,過去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確在世界舞台站起來,不少中國人也覺得自豪,但最近看到中國政府的行為,大家的感覺就好像見到自己父母在大庭廣眾面前做一些很失禮的行為,譬如隨地吐痰、當眾挖鼻屎、或者粗言穢語。雖然說子不嫌娘醜,但相信不少人面對這些情況的確想行開一些,避免別人知道他們是自己父母。

其實聽到對自己國家的批評是一件令人很痛苦的事,就好像對自己的教會和家人一樣,自己有不滿而埋怨批評「好地地」,但同樣的說話出自其他人的口卻非常「梗」耳。

其實愛國若只停留在批評而沒有任何實際和建設性的行動並不是真的愛國,若果大家希望中國不單是崛起,而且是和平及文明地崛起,除了批評之外,更需要參與、鼓勵和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