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對於基因編輯嬰兒的關注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8/11/2018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對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雙胞胎嬰兒進行基因編輯(Gene Editing),令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據報道指,賀建奎在受精卵孕育前期,在受精卵基因中,以「基因手術刀」在其中的「CRISPR/Cas9」[1] 基因中作出「編輯修改」,修改了CCR5 基因,以關閉HIV 病毒感染的大門,令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的細胞,達到天然免疫HIV 病毒的果效。[2]

據新聞報道指,露露和娜娜已於本月在中國出生。對於是次研究,令全球首次出現在基因編輯下能天然扺抗愛滋病的嬰兒,已有不少科學家批評研究項目有悖倫理道德。有七點值得關注生命倫理的人思考:

  • 倫理考量:今次公佈一對嬰兒成功以這方法誕生。但在這「成功」的例子背後,究竟「犧牲」了幾多胚胎和未經使用的精子?有多少卵子牽涉在是次研究中?當中又如何處理?這都涉及了嚴肅的生命倫理考量。
  • 失誤問題:若上述的實驗已在進行,並已經有新生嬰兒誕生,其後果是嚴重的。首先,是次研究是將CCR5基因修改,從而防止引起愛滋病的HIV病毒進入細胞。但其實人類每一個基因組成,每每有著多種作用,人類隨便修改,就像在「沒有說明書」下修理汽車一樣,以為只是改變一樣零件而已,卻可能產生出未知的副作用。更甚的是,這些改變造成的影響,很多時都不會即時被發現,但它們卻會一輩子跟隨著無辜的新生嬰兒。
  • 新的物種:與傳統的改良品種方法不同,不論是基因「編輯」或是「改造」,其實都是「新造」成一個大自然原不存有的新物種,這對於原來大自然生存秩序的影響是未知的(如這代嬰孩長大後,與其他人生的下一代會如何?)在這情況下進行實驗,絕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 脫靶問題:賀建奎計劃在11月27日至29日於香港大學舉辦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展示他領導的項目組在小鼠、猴和人類胚胎的實驗數據。他指出在50枚人類胚胎基因測序結果顯示,未發現脫靶現象;而所有人類正常胚胎裡面,有超過44% 的胚胎編輯有效。但事實上,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至今仍存在有「脫靶問題」(off target effects) ——即編輯目標基因時,可能會有不匹配,或波及其他基因條等問題,至今仍未完全解決。[3]
  • 殺雞牛刀:無可否認,愛滋病是「世紀絕症」,各國醫學團隊無不努力研發治療新法。然而在今天的醫學發展中,已發展出幾種對抗愛滋病病毒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壓病毒的繁殖,使血液中的病毒數量降至不可被偵察的水平。在已有可行治療的情況下,使用如「基因編輯」治療,就像「殺雞用牛刀」一樣,用錯工具。
  • 法律問題:基因改造胎兒的研究在美國及歐洲部份國家均被禁止,中國政府亦於2003年禁止基因改造或複製胎兒。在此情況下,是次基因編輯的研究是怎樣「合法地」進行的呢?一般而言,進行這類涉及人類及身體的實驗,都必須經過相關的道德審查才能進行。然而依國際現時慣例以及中國法規,這樣的實驗恐怕是非法的。
  • 驗證問題:基因編輯的確是一項現代基因科學的技術,但因風險及倫理原因,從未應用在人類上。因上述的「新生基因編輯嬰兒」研究只於近日新聞報道中闡述,未有任何科學期刊或相關論證可供參考,故未能確定其真確性與效用。此外,如何確定嬰兒免疫於愛滋病亦是另一個問題,研究人員是用甚麼方法來作測試?如要嬰兒冒著受愛滋病感染的風險來測試,則極不人道。

在這些關注面前,進行這種人類基因研究極富爭議。事實上,負責任的科學研究,除了要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作出多重風險和倫理的考慮,發揮「有所不為」的道德力量,這樣才是負責任的科研態度。


[1] “CRISPR/Cas9 editing: mutation detection with mismatch cleavage assay,” diagenode, accessed November 27, 2018, https://www.diagenode.com/files/protocols/Cas9-editing-mutation-detection-protocol.pdf.

[2] 崔德興:〈【基因編輯】中國誕先天愛滋免疫嬰創全球首例 被批有悖倫理道德〉,《香港01》, 2018年11月26日,網站:https://www.hk01.com/大國小事/263572/基因編輯-中國誕先天愛滋免疫嬰創全球首例-被批有悖倫理道德(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11月27日)。

[3] Jonathan D. Moreno, “Where to Draw the Line on Gene-Editing Technology?,” SCIENTIFIC AMERICAN, November 30, 2015,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ere-to-draw-the-line-on-gen....

曾經刊載於: 

眾新聞,28/11/2018

關注範疇: 
生命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