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愛施教的性教育
燭光網絡 123期 (p.7)
學校性教育往往出現立場之爭,保守與開放的態度在性教育的立場上形成了兩大取向。保守一方著重性的忠誠,教導學生守禮律己,將性留在婚姻中;開放一方則強調多元自主,教導學生在有共識及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性探索。這就是禁慾性教育或守貞性教育(Abstinence-only sex education),與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的分歧。
過去禁慾性教育常被批評是「恐嚇式」性教育,[1] 以性行為會導致墮胎或性病這些負面的後果來警戒學生,不要發生性行為。雖然明光社的情性教育是站在保守一方,但我們認為性教育不應只是鼓吹禁慾。性是美好的,但該有其界線,學生有需要知道性行為的後果,作為抉擇時的考慮因素,而「恐嚇」往往未必有效,其實更重要的是客觀地將性行為可能導致的各種情況陳述出來,引導學生思考。
雖然,我們的立場屬於保守一方,但不代表我們否定全面性教育的所有內容。就以青少年性行為為例,我們相信婚後才發生性行為能為學生帶來最大的保障。不過,安全性行為確能有效防範性病及避免意外懷孕,我們亦同意性教育的內容,需按學生的情況和社會現況而作調整。
調查顯示,香港有性經驗的中三至中六男生和女生,分別佔7%和6%,[2] 相比美國有39.5%的中學生有性經驗,9.7%有四個或以上性伴侶,[3] 香港中學生相對來說較為保守。既然他們大多尚未有性經驗,性教育便應聚焦在建立正確的性觀念上,鼓勵學生為著自己與對方的益處,訂立清晰的親密界線,將性留在婚姻中。
也許有些同學未必同意我們的觀點,對此,我們予以尊重,但仍需重申,尚在青少年階段的同學,未有足夠能力應付性行為帶來的一些後果,鼓勵他們注意親密界線,留待長大後才發展忠誠的性關係。但如果聽課的同學大部份已是性活躍份子,則有需要教導他們正確使用安全套的方法。不過,這不是性教育的唯一內容,他們亦需要反思目前的關係,謹慎地作抉擇,並積極考慮改變現有親密關係的模式。
本社不時被評為保守,但我們欣然接受這個標籤,因為這是我們的信念,亦是不少老師、家長和學生的信念──要保護我們的年青人不會在身心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在健康和感情方面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並協助他們將來能與所愛的人信守一生的承諾。本社的情性教育一直以來得到不少學校的支持與肯定,這都鼓勵我們迎難以上,為學生的福祉而努力。
[1] 鍾詩韻:〈沒有全面的性教育,後果不只是青少年缺乏性知識〉,《關鍵評論》,2018年7月17日,網站: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99932(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10月30日)。
[2]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2016年青少年與性研究〉,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2017年6月12日,網站:https://www.famplan.org.hk/files/media/press-release/2017/2016YSS_Chi.pdf(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10月30日)。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17,”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 Report 67, no.8 (June 15, 2018): https://www.cdc.gov/healthyyouth/data/yrbs/pdf/2017/ss670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