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生命倫理雙月刊 35期)

吃得苦中苦,才是人上人?

生命倫理雙月刊 35期 (p.1)
17/09/2015

人生中有一件很奇怪的事:人人都對苦難避之則吉,但人人也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筆者想,沒有人會蠢得想「擁抱苦難」,但吃苦卻又像是人生成長的良藥,彷彿對我們有益。

執筆之時,筆者正身處於波羅的海三國之中。苦難對於他們而言好像永不止息,由經歷數不清的國破家亡,到二戰時被納粹德國佔領,及後又被蘇聯吞併後的共產歲月,以至現今獨立後三國似有新生,但反過來,一些在前蘇聯時期留下來的俄羅斯人,就要在三國中掙扎求存,一些人更被奪走了「國籍」,生活並不容易過。

在苦難中,人們無可避免的是失去:這可以是身外物,也可以是時間、身體受苦,甚至生命受折磨。苦難帶來的不只是痛苦,更多的是怨恨,不知多少人與人的恩怨情仇,以至國家民族之間的國仇家恨,都可以成為苦難的助燃劑,使人世間的苦難永無窮盡。你可能覺得天災是苦難的源頭,但筆者真的相信世界大部份的苦難是源於人禍。

《被奪走的十二年》——突如其來的苦難

生命倫理雙月刊 35期 (p.2)
17/09/2015

 (講員:許惠敏小姐 |  業餘影評人及報章專欄作家)

 

假如,你活在奴隸制度的時代;假如,你是一個有學識、有見地的小提琴手,更重要的是,你是一個自由人。有一天,你被人欺騙了,被迫成為奴隸,而身旁沒有任何人及文件可以證明你是自由人的身份,你唯一可做的就只有被人善價而沽,淪落為奴隸的命運。這樣的苦難將為你的信仰及生命帶來甚麼衝擊?7月14日的晚上, Grace與17位參與者藉著《被奪走的十二年》(Twelve Years a Slave)一同來思考苦難人生。

 

港土講地:產業丶信仰丶生涯規劃 週年研討會 花絮

生命倫理雙月刊 35期 (p.3)
17/09/2015

2015年6月12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港土講地:產業丶信仰丶生涯規劃」週年研討會。

週年研討會講員、主辦單位及其他嘉賓合照。

明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