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生命倫理雙月刊 21期)

問世間情是何價

生命倫理雙月刊 21期 (p.1)
13/05/2013

歌可以抒情,情歌更可抒發感情生活中的感受,引發共鳴。悠揚悅耳的歌曲、節奏澎湃的歌曲、幽怨感人的歌曲,皆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加上青春偶像歌手的演繹,可以將填詞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不知不覺間送進歌迷的心裡。三月份的生命倫理對談中,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歐陽家和先生分享如何分析情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與及信仰和福音的關係。(第二及三頁)
 
甚麼是有價值的情性教育?現行的性教育往往強調傳授性知識或安全性行為,未能適切顧及青少年身心靈的發展、情感的需要和價值觀的建立。所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今年的週年研討會以「真情珍性:學校如何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為主題,從理論及實際層面,探討有價值的情性教育,旨在協助中學校長、老師及學校社工有效教導學生正確的情性價值觀。作為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的理據之一,研討會上亦會公佈有關《中學生對性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調查》的結果,並分析價值觀與性態度和性行為的關係。除了講員的分享,研討會更設立工作坊,冀讓參加者能集思廣益、暢所欲言討論如何在學校環境具體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詳情可參考第四頁。

情歌

生命倫理雙月刊 21期 (p.2)
13/05/2013

大眾文化與倫理系列  第二回

 

在香港,情歌是流行音樂的主要類型,我們可以從歌詞中看到不同的愛情故事,以及發現香港人在不同年代對愛情的態度。透過閱讀歌詞,我們可以了解填詞人的世界觀及倫理價值觀;此外,更可學習在其中提取信仰特質,讓流行音樂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的同時,亦能在當中作信仰反省。3月14日晚上,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歐陽家和(家和)與20多位對談參加者透過《一事無成》、《愛與誠》、《分手快樂》和《我的愛人》這四首情歌,以互動的形式,一同探索當中的世界觀,以及如何藉著流行歌與信仰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