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燭光網絡 26期)

道不同不相互聯

燭光網絡 26期 (p.1)
28/09/2002

 無論你是否願意,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網頁和電郵信箱就像我們熱戀中的愛侶,每天不見過面就難以安寢,而色情、賭博及形形式式的廣告郵件每日如雪片飛來,每次開啟電郵信箱都要做一番剷雪的功夫,否則不消幾天便會淹沒在數以十計(甚至百計)的電郵之中。
 
正如其他資訊科技發展(如印刷術、電影、電視)一樣,總會帶來不少的爭論及後遺症,庸俗的內容、消費至上的廣告和譁眾取寵的報導,令一些父母決定不再買報章雜誌、甚至拒絕安裝電視,互聯網不過是這些問題的翻版,但單單隔離可以解決問題嗎?
 
與金錢和其他傳媒一樣,它們本身是中性的,為善為惡,主要視乎其使用者,而不是它本身必然為惡,但由於人性的陰暗面通常都喜歡假借言論自由、資訊自由等冠冕堂皇的口號而充分發揮,因此,父母對互聯網教壞子女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今期《燭光網絡》就是為了一些對互聯網有擔憂的家長及教師而設,希望大家多了解現時青少年喜愛的網吧和網絡遊戲,以及協助青少年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方法。
 

網吧與遊戲

燭光網絡 26期 (p.2)
28/09/2002

 現時互聯網在香港越來越普及,很多人除使用家中電腦外,也會到網吧遊玩,情況如何?青少年到網吧已十分普遍,網吧何以這樣吸引?網吧普及又帶來甚麼問題?今期《燭光網絡》,我們特別邀請尹家榮先生探討現時互聯網的趨勢和網吧的發展。尹先生曾於電腦雜誌任職,對香港資訊發展有著相當的認識。
 
電子遊戲的由來
 
電腦遊戲由來已久,歷史上第一個遊戲「Pong」(編按:乒乓球遊戲)早於六十年代便出現。當時電腦還未普及,不消說電子遊戲機,就連個人電腦也未出現,那時電腦龐大得需要一個小房間才能裝設。時至今日,電腦發展一日千里,電子遊戲已可在各種不同電子產品上運行,且更具互動性。
 
在商業世界之中,遊戲更加是一個大行業。單以美國的電腦和電子遊戲業為例,2001的產值就達9億4千萬美元,比美國電影業更龐大;加上其他相關產品,如遊戲改編電影、以玩遊戲為主要用途的電腦3D顯示卡等,其數值就更加驚人。
 
香港網吧(Cyber-cafe)的發展
 

進入另一個世界…

燭光網絡 26期 (p.4)
28/09/2002

 進入網吧,如同另一個世界——外面已是夜闌人靜的時候,這裡卻是二十四小時年中無休,人流不絕,沒有燈光:電腦螢幕卻可把場館照得半亮;時而寧靜,突然又會喧鬧非常…為此我們特別走進網吧中間,訪問經營者的感受。
 
網吧生意——寓工作於娛樂
 
網吧老闆阿洪今年廿來歲,經營網吧快滿一年。阿洪與一般青年人一樣,喜歡相約三五知己一同「打機」。大學畢業後,阿洪也投身於不同行業工作,但礙於經濟及際遇,始終找不到自己能發揮的崗位。
 
一天阿洪與他幾個志同道合的「打機友」一同吃飯,有人靈機一觸——不如大家合作開網吧!一來可以自己做「老闆」試試創業,二來又可以一邊賺錢,一邊「打機」一舉多得。於是大家一同商議選地方,購置電腦、遊戲軟件、宣傳開張等…就這樣誤打誤撞,阿洪與幾個友人便集資在港島區開設了一間網吧。
 

社工看網吧

燭光網絡 26期 (p.6)
28/09/2002

 互聯網在香港越來越普及,青少年「蒲」網吧、玩互聯網遊戲亦漸受關注。除了好玩外,這些現象背後反映甚麼問題?是家庭不溫暖?父母不理會?我們應如何面對?我們特別訪問了一位曾處理有關問題的社工,請他分享對網吧現象的見解。
 
訪:在你服務的社區,網吧受歡迎嗎?
 
社:當然受歡迎!這裡網吧開到「成行成市」,尤其是在暑假期間,多了網吧開張,其餘的網吧也減價搶客,一晚消費也不用一百元,就算不打機只是吃小食、看漫畫、電視甚至純粹「嘆冷氣」也化算!網吧的確吸引了很多學生「幫襯」。據我所知,一些原來多去「唱K(卡拉OK)」和到公園坐的青年,也多了到網吧消遣。
 
訪:你怎樣看網吧?
 

網絡心理

燭光網絡 26期 (p.8)
28/09/2002

 隨著互聯網日漸普及,人與人的關係也從現實層面發展到「網上」去。在網上與別人交流互動,本身無可厚非。但在這種虛擬的環境中建立人際關係,會有甚麼問題?有人甚至在網上發展愛情,締結「網上婚盟」,情況又是怎樣?
 
網絡人際
 
在日常的人際生活中,我們給別人的第一個印象主要來自非語言的表達:例如面部表情,說話風格、身體姿勢、手勢及眼目接觸等。另外,在溝通談話中,語氣、聲線等都是有助判斷別人性格和特點。可是在互聯網上,短短的資料就成為別人對你產生印象的主要根據。我們很多時就只根據這少許線索去認識對方,想像出這個人的其他性格特質;很多人自以為很了解對方,但有研究指出僅從網上資料來推測對方,往往都是不準確的。[1]
 

單靠過濾可行嗎?

燭光網絡 26期 (p.10)
28/09/2002

 互聯網發展越來越普及,為全球的政府、商界和人民,都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它於商業、教育、資訊流通等各方面帶來的價值和革命性改變已被肯定,我們同時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已成為人類生活,商業運作中不能或缺的一部份,應用互聯網的技能已是我們下一代的基本要求,正如語文能力一樣。
 
監察網絡發展的困難
 
但互聯網所帶來的問題,也確實令各國政府頭痛。互聯網作為一個網絡,或是作為一個媒體,都不受任何單一政府或機構所完全監管或控制。但我們必需瞭解—互聯網是中性的,就像很多工具,可以被人類用來作有用的事,也可以利用來做壞事,視乎用家的目的。互聯網在各方面帶來的方便,也令不少人接觸不當行為的難度大大降低,這些東西包括:色情、賭博、毒品、侵犯知識產權、不當或欺騙性質的交易、甚至不正當的意識或理論。
 
為了面對這些問題,互聯網供應商和用戶們在技術層面上採取了不少方案,尤其在內容過濾方面下了非常多功夫。然而互聯網開放式的設計,以及日新月異的技術和網絡建設安排的改變,要求供應商完全保證內容安全,實在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內容過濾程序會使網絡使用的價錢和效率受損。所以,除內容過濾外,用戶必需學習自保。
 

互網家庭 何去何從?

燭光網絡 26期 (p.12)
28/09/2002

 電腦及互聯網發展日益發達,不少家庭都已安裝電腦作上網之用。作為家長,應如何與子女一同使用電腦及互聯網,從中又應該注意甚麼?對孩子太多或太少干預會有甚麼問題?
 
我們很高興邀請了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曾潔雯博士分享她的心得。
 
今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從前我們只須學好語文,最多只須多一門技能,如打字等,已可應付日常工作所需。但今時今日,電腦和互聯網已成為工作上,甚至是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作為家長的我們,學習如何與子女一同分享運用電腦和互聯網,既可了解子女運用電腦的情況,避免他們受網上不良資訊影響,也可大大促進親子關係,一舉兩得。
 
個人技術和態度
 

無路「訴」?還是有路你不「訴」?

燭光網絡 26期 (p.14)
28/09/2002

 好端端的大學傳統文化迎新營,爆出喊淫褻口號和玩意淫遊戲的醜聞,鬧得滿城風兩,引起極大迴響,慨嘆世風日下、道德淪亡之聲不絕於耳,大學生頓成眾矢之的,被狠批為質素下降、品德有問題。筆者不欲加入「戰團」,對大學生評頭品足一番,倒覺得當召妓指南式的報章風月版、偷窺成風的娛樂版、儼如色情刊物的年輕人雜誌、意淫又帶侮辱性的電視遊戲節目均可登堂入室時,粗鄙、淫褻成風亦不足為奇吧!
 
筆者無意將橫掃大學的粗鄙、淫褻之風全推到傳媒身上,只想趁機撕破部份傳媒機構偽善的假面具,一方面嚴詞斥責大學生道德低落,另一方面卻繼續譁眾取寵、販賣色情,總之煽色腥黃賭毒俱備,性格分裂至此,誰與爭鋒?
 
翻閱暢銷報章的風月版時,總是大字標題的推銷「一蚊雞」、「玩10 P」、「辣椒x重天」等服務;娛樂版則以「露股」、「凸點」「八字x」配以女星走光大特寫;潮流雜誌的封面永遠是近乎裸體的「性感」少女,內容充斥著什麼「全港最高潮、玩坐x」、「!索網女底牌」、「少女畫至正做愛招數」、「少女自畫理想陽具」的專題報導;「獎門人」系列繼續大玩「糟質」藝人的淫賤遊戲;以上種種,與大學迎新營七言絕句的「淫詩」,什麼「xx五重天」、「玩坐x」及「噴奶」遊戲等,果真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全面性觀察:性與創造

燭光網絡 26期 (p.16)
28/09/2002

 上帝創造了「性」
 
聖經中有關「性」的描述,以創世記為基礎:「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7)。這一節提到神按著「衪的形象」去「造男造女」,故此「神的形象」與人的「性」有密切關係;從男女關係中,我們可認識到神的形象,不少神學家指「神的形象」是神三位一體的形象:父、子、聖靈都是神,但神卻是一位;三位有各自的位格和屬性,卻又互為內在於彼此之中;從三一神的關係中我們略知兩性關係的奧秘。
 
另外從這節經文的結構中,「造人」是對應於「造男造女」,「人」是指有性別的「男人」及「女人」,兩者同時是相同而又各有不同,兩性是和諧而又合一的,是平等而非有階級之分,在兩性中可見人的一致性及多元性的特質,亦有三一神關係的豐富性。「性」是神按自己的旨意做的,是神使人成為有性別的存有,而「性」是「人」作為「人」基要的元素。之後祂更吩咐人類要運用祂所創造的「性」,去「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創1:28)而上帝完成祂的創造後,祂視「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1:31)。可見性交、生育,是上帝創造的美意。
 
兩性的出現
 

處理賭博問題—由教育做起

燭光網絡 26期 (p.18)
28/09/2002

 自從新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醫生上任後,政府已多番表示要加快解決賭波問題,解決辦法最好從規範化著手。除了民意高企,部分隸屬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亦已公開表示「轉」支持賭波規範化,據報導警方早前提交的反賭波行動報告,無獨有偶地亦建議將賭波規範化,以避免浪費警力掃蕩云云。賭波,以致賭博問題,真是一招「規範化」可解決嗎?
 
賭博不危害健康?
 
吸煙危害健康,大家都耳熟能詳,這有賴政府多年來積極宣傳教育,加上大力資助各反吸煙團體舉辦教學、宣傳活動,才能收效。然而,政府對賭博問題卻是南轅北轍——雖然聲稱不鼓勵賭博,卻從一而終就判定賭博是「娛樂」,沒有教導市民沉迷賭博的害處,更不用提賭博涉及貪念等「道德性」話題!病態賭博已在90年代被美國心理疾病研討會列為精神病的一種,理應有適當的防治教育。喜見近日衛生署「男士健康」出版系列小冊子,當中亦有提及病態賭博問題。該份小冊子中提供的資料雖只算是初步的介紹,但總算是政府對病態賭博問題回應的第一步,比只說賭博是娛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