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颱風假大亂鬥
27/08/2025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地區:台灣
地區:台灣

每逢颱風來襲,台灣人最關心的不是風有多大、雨有多猛,而是「明天到底要不要上班上課?」
更好笑的是,答案不一定要等中央通知,因為在台灣有一項世界少見的制度:各縣市自己宣佈要不要上班和上課!
結果就是:同一個颱風,跨過一條橋,左邊地區的人放假躺平,右邊地區的人照常上班淋雨。
筆者作為生活在台灣的外地人,就試試看這樣的「颱風假」大亂鬥怎麼玩:
1. 地理版的「各自安好」
台灣地形多變,颱風有時只愛北部,有時專寵南部,結果就是高雄人曬太陽喝手搖飲料,基隆人穿雨衣沖公司打卡。
2. 地方官員的心理戰
宣佈停班停課就像玩「狼人殺」紙牌遊戲一樣,各地區的官員擔心太早宣佈怕被笑「小題大作」,太晚宣佈又怕民眾淋成落湯雞,還得偷偷觀察隔壁縣市的動態,深怕會被比下去。
3. 民意壓力比風壓大
一旦網絡社群出現「人家台南放假了,我們還要上班?」的怒吼,地方政府的壓力指數會瞬間飆升到八級風。
4. 午夜驚魂宣告
最刺激的時刻永遠發生在晚上10點半至12點之間,全台上班族彷佛在等待世界盃冠軍賽大戰的結果,一句「明天停班停課」,瞬間全家歡聲雷動,一句「照常上班上課」,心情立刻如遭颱風眼直擊。
5. 真實案例:台南「嬲嬲」大翻盤
筆者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颱風來襲,高雄、屏東宣佈放假,鄰近的台南雖然身處同一生活圈,卻照常上班上課。結果短短一小時,台南市長的facebook就被超過10,000名市民湧入留言「嬲嬲」控訴。壓力之下,市長火速轉彎,宣佈停班停課。全台網友笑翻:「原來颱風假也能按民意即時修正!」
說到底,台灣的颱風假,其實是「民主+地理+民心」的混合產物。大家雖然偶爾抱怨「同島不同命」,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在颱風來襲時,欣賞到一場場跨縣市的政治角力、社群狂潮與人性縮影。
下次颱風來訪時,記得不要只看風雨,還要看縣市長的表情,因為學生哥、上班族有沒有颱風假,可能完全看他手指按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