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應確保香港房屋的質素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4/04/2025

香港的房屋曾出現過不少黑歷史。60年代的香港,淡水供不應求,政府實施了制水措施一段時間,期間一些建築商改用海水取代淡水混和石屎建造房屋,引發連串鹹水樓問題。除了因供水不足,承建商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減料也是一個誘因,鹹水樓事件到了80年代才東窗事發,當中大多是公屋,私樓方面,最令人震撼的是紅磡馬頭圍道一幢唐樓在2010年倒塌,當時釀成四死二傷的慘劇。

與喜樂的神一同喜樂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9/04/2025

香港人愈來愈不開心。和富社會企業旗下的平台「香港開心D」10年來持續追蹤港人的開心指數,10分為滿分,2024年,香港整體的開心指數為5.63分,較2023年下跌了0.25分,而與2021年的6.44分相比,則下跌了0.81分。至於受訪者對生活的滿意度,2024年的評分為5.64分,較2021年的6.4分下跌了0.76分。

政策碎片化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3/03/2025

上個月,香港人最關注的莫過於財政預算案的公佈,財赤之下,很多社會資源及個人福利都受到削減,例如長者乘車優惠,從之前60歲或以上,每程只需兩元,日後改為有上限的每程兩元或全額車費的二折;中小學或幼稚園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每年不再獲得2500元學生津貼;未來三年,教資會給予資助大學的經常撥款每年削減2%;超過120間中小型社福機構被削減3%資源;50多間獲得超過5000萬元撥款的大型社福機構,在2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5年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2/03/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社交媒體成癮 智能手機——就是要你愛不釋手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7/02/2025

「我不斷追求拍出完美的自拍,當我意識到我無法做到這一點時,我想死去。我失去了朋友、教育、健康,甚至差點失去我的生命。」2014年,19歲的Danny Bowman在接受英國《鏡報》訪問時,說出了這一番說話。

當不完美的人生遇上狗醫生……我有話說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9/02/2025

受訪者:Vicky | 資深狗義工

以多元為名的歧視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6/01/2025

筆者身為女性,絕對相信女性有能力擔任重要職位,履行帶領性及決策性的事務,重點是,這些女性應該是有能力勝任工作,而不是因為她們單單是女性就可以獲得工作。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1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5/01/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不必要手術與荷爾蒙療程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8/01/2025

手術都是必須的嗎?當然這裡提到的並不是美容手術,而是以醫療為主的手術。

凡事感恩——讓人更容易看見美善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12/2024

“In ordinary life we hardly realize that we receive a great deal more than we give, and that it is only with gratitude that life becomes 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