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政教分離
教會與政治的關係好像鐘擺,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取態,若即若離,但往往過猶不及,很難合乎中道,作為教牧和信徒領袖很多時對政治和社會的情況亦未必十分熟悉和了解,加上大家的分析和判斷不同,於是不少回應亦容易變得比較主觀、情緒化及十分表面。除了89年的六四事件之外,能觸動全港教牧和信徒,大家同心一致地積極上街和登報表態的事,便再沒有出現過。
教會與政治的關係好像鐘擺,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取態,若即若離,但往往過猶不及,很難合乎中道,作為教牧和信徒領袖很多時對政治和社會的情況亦未必十分熟悉和了解,加上大家的分析和判斷不同,於是不少回應亦容易變得比較主觀、情緒化及十分表面。除了89年的六四事件之外,能觸動全港教牧和信徒,大家同心一致地積極上街和登報表態的事,便再沒有出現過。
最近世界的政局再一次提醒我們,世上並沒有完美的政治制度。無論民主政府或專制政府都有可能犯錯,因為人的本質決定了有人的地方就自然會有問題。
中國過去的人權記錄固然令人憂慮,近年對宗教和言論自由的收緊、大量拘捕維權律師、牧師和異見人士,造成不少香港人的信心危機,過去一年的社會運動,起因亦和對中央缺乏信心有關。而在對抗新冠狀病毒的事上,起初有官員意圖隱瞞和淡化事件,甚至處分提出警告的醫護人員,錯失了盡早阻止病毒蔓延的先機,其後的嚴厲防控措施,甚至不惜封城,只是將功補過。
不過,一直強調民主自由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表現同樣令人非常失望,除了起初輕視疫情,一切以有利競選連任為大前提,沒有及早做好防疫措施,對超過10萬人受感染而死亡難辭其咎,而在疫情失控之後更諉過於人,將矛頭直指中國和世衛,以及再次挑起中美矛盾來轉移視線,但對自己的失誤隻字不提,連半點歉意也沒有。而他日常喜歡信口雌黃、攻擊傳媒的態度亦令人不敢恭維。
過去幾年因為爭取行政長官普選的問題,香港社會陷入了很大的撕裂,在雨傘運動好像無功而還,再出現人大就宣誓釋法和政府DQ了幾位議員,對民主運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令不少人加深了無力感。
特首選舉完了,有人看到欽點,有人認為美夢被打破了,又有人認為龍和道可能有個新意義,又或是撕裂繼續,甚或是對神級當選數字777有不同解讀。
今屆選管會要求所有有意參選立法會的人都必須簽署一份有關擁護基本法的確認書,其中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簽署確認書後卻被裁定為提名無效,因選舉主任信納他「實際上並不、亦無意擁護《基本法》」。[1]
來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即將開展,各疑似或已公布出選的候選人已積極開展工作。要邁向成熟的民主社會,除了要有高質素的候選人,亦要有高質素的選民,因此投票亦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
過去幾年香港的政治局面有如一潭死水,有幾個難以解開的死結:
近年,坊間不少批評指選舉只是爛蘋果鬥爛蘋果,根本沒有一個參選人值得投予一票。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分析,現在的政治制度只容得下「否決政治」,透過成為關鍵少數來做博奕。揀蘋果,從此不一定求「靚」。
(撰稿日期:2016年6月3日)
選舉期間,選民於投票前可能都會看候選人的政綱,但出席選舉論壇的人往往很少;候選人當選後,會留意他們的政綱有否落實的人,可能更少。甚至,過了四年,選民早已忘記當年自己所投的那位候選人的參選政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