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愛人間

17/06/2024

楊嘉驃離世丨生命鬥士楊嘉驃,復活節前安息主懷。曾捐80萬助癌童、在家人陪伴下離世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Yahoo!新聞.2024年5月23日)
 

28歲的楊嘉驃先生是一名港大畢業生,除了患上了末期胃癌和肝癌,他更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楊先生曾一度試圖自殺,幸好未婚妻Christine及時發現並將他救了回來。在最後的日子裡,楊先生決定捐出80萬元予兒童癌病基金,用於資助其他患癌兒童的藥物開支,希望能減輕他們的痛苦。楊先生最終在復活節前離世,安息主懷。

楊先生的生命讓我們見到生命的脆弱與不確定性,楊先生沒有否定自己的痛苦,但最後他突破自身的困難,以同理心關懷其他病患者,慷慨地捐款支援他們。每個人都有困苦艱難,楊先生的生命正鼓勵我們不輕易放棄,珍惜所愛的人和事物,以自己的方式去為他人作出貢獻,給這個世界帶來溫暖和希望。

 

信仰反思

「人點了燈,不會放在量器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人。照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又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5-16《新譯本》)

相比起高昂的癌症藥物費用,80萬元或許微不足道,但對於一個活在痛苦中的病人,明知自己時日無多,還念念不忘他人的痛苦,又為慈善團體籌款,希望可以臨死前盡一份力幫助他人,這份情這份愛是絕對沒有辦法用金錢去衝量的。無私的付出如光一樣,照亮他人,感染他人,也成為了最有力述說神美善的方式。

這個世界有太多學說,即使是基督教,不同宗派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的信仰重點,撇除教會的主日學,現今是互聯網發達的年代,很多有關信仰的課程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對於好學的信徒來說,問題不是欠缺資源,而是能否抽空學習。信徒喜愛學習是教會樂見的,但單單懂得信仰知識不一定可以成為光,想要成為光,先要接近光,這樣才能反映出光,人接受光才能活出有「生命」的人生,重新彰顯出神創造人類時,人類應該擁有的那份美善,而這份美善更能反映出神的榮美,可是罪卻令人「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

真正感動人心的不是知識,而是生命;真正照耀人的是光,而不是書本上有關光學的種種研究。

回到:教牧社關倫理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