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沉遇溺:基督徒與成癮行為」研討會

─探討基督徒成癮行為、輔導進路和防治方法
人人「若沉遇溺」?這是「上癮的年代」?
香港社會雖然物質豐饒,但人的心靈往往更脆弱。各式各樣的上癮,沉溺行為,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個人和家庭問題和影響。就以最受本港青少年歡迎的上網活動為例,香港青年會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2009年3月發表的調查發現,香港已有超過四成青少年上癮沉溺網絡。這或多或少反映出沉溺行為的在香港很普遍與嚴重。事實上,沉溺(Addiction)或是我們俗語所稱為「上癮行為」,是一種習慣性和強迫性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酗酒、濫藥、過度吸煙、性沉溺、打機沉溺、上網沉溺、賭博等,種類多不勝數。心理學家傑洛梅(Gerald May)指出沉溺有五方面的特徵:耐受性(Tolerance,即越要越多才能滿足)、斷癮徵狀(Withdrawal若不維持不了沉溺行為,身體或精神就會產生典癮問題)、自欺欺人(Self-deception)、失卻自制(Loss of Willpower)與扭曲的注意力(Distorted Attention)。
沉溺行為的成因屬於多方面及複雜的。除了思想謬誤和心理失衡等原因外,人對權力慾、金錢觀和性觀的扭曲,也會帶來偏差的思想和行為,繼而引致嚴重的沉溺結果。究竟當下香港的社會文化,物質主義如何引發社會上種種沉溺問題?我們如何預防、教育、和輔導?另一方面,基督徒也和非信徒一樣,會碰到社會上各種的引誘,甚至存在嚴重的沉溺問題。究竟香港基督徒的沉溺問題嚴重嗎?
對症下藥vs 藥石亂投
當回看這種看似無從稽考的沉溺行為問題時,看清問題的本源對症下藥(如疏理青少年的前途學業的憂慮,或是改善家長與子女的溝通),比藥石亂投(如:封殺互聯網,使青少年培養第二種沉溺行為,行為更不受控)更形重要,也帶來更有效的斷癮效果。而除了整合不同的理論和調查,我們更應在屬靈上理解整個問題。我們更應參考奧古斯丁所言的「誤置的愛」(Misplaced Love)來解釋現今沉溺行為的根源──一個本應愛上帝而享受祂造的一切,現今卻依附某一受造物,不再愛那位厚賜百物的神!當我們把神放回生命中的首位,讓祂配受應有的尊崇,「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生命的優先次序理順,心裡有非世界所能賜予的平安與喜樂,各種的沉溺自然不能誘惑人心,問題迎刃而解!
需要討論平台!
當我們知道解決沉溺問題,非能單靠專一的理論方法,而是要作多方面關顧和診斷。我們實在需要一個多向的平台,用來整合經驗,回顧形勢,討論新發展,探討合作空間,甚至融合信仰元素於機構服侍、輔導、教育等工作上。建構好這樣的一個討論平台,就能幫助各持分者匯集,從理論、到前線工作的同工,到教牧同工在信仰上整合,實在是一件美事。事實上,香港大多數的輔導機構都是在「單打獨鬥」,資源分散之餘,好的經驗也不能向主內同工分享,實屬可惜。另一方面,各機構在各自的服務範圍中疲於奔命,已無心力研究新形勢,開展更適合的沉溺行為治理服務。
明光社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的「週年研討會」是每年一度的計劃,目的是集合專家學者、教牧同工、社工、老師及其他關心社會倫理發展友好,就特定的主題一同交流。研討會既著重學術,也致力於社會應用層面的研究。2009年度的研討會主題是「家庭友善政策(Family-friendly Policy)初探」,研討會共有超過100位學者,牧者,社工、老師、家長及關心香港家庭發展的人士出席。
今年「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週年研討會以「若沉遇溺:基督徒與成癮行為」為題,探討基督徒成癮行為、輔導進路和防治方法,邀請了對治療和輔導沉溺者有經驗的專家以及學者,與大家分析沉溺行為的成因、防治、輔導,以及解構其背後的社會現象。研究中心於今年4-5月於網上進行一項有關沉溺行為的調查,探討三方面的沉溺行為:(1)「工作」、(2)「金錢與投資」及(3)「性與愛」等等,參與調查的者達到1100人,當中一些結果,如大約四分一回應的男性已婚基督徒,曾於每星期至少一次為滿足性慾已瀏覽色資訊,情況實在值得關注,有關結果發現大家對教會的青少年群體原來存在一些錯誤的假設,相信對教牧及青少年工作者如何調整其事工策略甚具參考價值。
本研討會內容將會在年底前結集成書,請大家留意明光社的網頁。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10年第二屆研討會
「若沉遇溺:基督徒與成癮行為」研討會
─探討基督徒成癮行為、輔導進路和防治方法
研討會時間表:
時間 | 環節〔講員〕 |
08:45-09:00 | 報名 |
09:00-09:15 | 歡迎及報告 |
09:15-10:45 | 主題演講(一) 沉溺問題的心理成因〔葛琳卡博士〕 |
10:45-11:00 | 休息 |
11:00-12:30 | 主題演講(二) 香港基督徒沉溺行為調查〔陳永浩博士〕 |
12:30-14:00 | 午膳 |
14:00-15:30 | 主題演講(三) 關係成癮(Codependency)〔莫陳詠恩博士〕 |
15:30-15:45 | 致謝及總結 |
15:45-17:00 | 專題工作坊
|
由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協辦的「若沉遇溺:基督徒與成癮行為」研討會已於2010年6月4日假香港童軍中心順利舉行。本次研討會有超過170位教牧、社工、老師以及對本港沉溺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參加。
今年的研討會以探討基督徒成癮行為、輔導進路和防治方法為主題。研究中心邀請了講員葛琳卡博士,在早上的主題演講發表了「沉溺問題的心理成因」。另外,研 究中心亦公佈了首個關於「香港基督徒沉溺的行為調查2010」,該調查針對本港基督徒沉溺行為的模式、向度、程度、以及分析在年齡、性別、婚姻狀況,信仰 投入度等因素所帶來的相互影響。作為基督徒,並不自動對沉溺有免疫力,也要小心社會上的種種引誘,尤其是在網上沉溺和性(觀看色情資訊、自慰、性幻想、婚 外性行為)沉溺,特別要小心。
大會在下午主題演講由莫陳詠恩博士主講有關為「關係成癮」(Codependency),另有三個專題工作坊,分別為:工作沉溺 〔李耀全牧師〕、金錢與投資 〔吳澤偉先生〕,以及性與愛 〔康貴華醫生〕。三位講員與參加者一同討論各個專題,和針對不同問題的牧養/輔導技巧。
今次研討會,獲「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同行基金』」資助,謹此致謝!
本中心於年底前把研討會的詳細內容,以及「香港基督徒沉溺的行為調查2010」的詳細數據和報告出版為周年文集,有興趣者請留意本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