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襲港?由台灣性教育風雲說起
明光社234社關大使6月份聚會
「台風」襲港?由台灣性教育風雲說起
當香港教育界正忙於討論縮班和小班教學之時,台灣教育界正面對更大的挑戰,因為同性戀教育已漸漸滲入當地的正規課程大綱,並將在本年8月在國小(小學)到國中(初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正式推行。同志教育已在全球悄悄崛起,這股風氣實在不能小覷。
台灣早於2004年便頒布《性別平等教育法》,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偏見與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建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至此「兩性教育」正式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同性戀議題亦納入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台灣教育部委託東華大學編製《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小學階段)和高雄師範大學編製《性別好好教》(初中階段),提供老師教學參考。在小學的教材《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中,其中一課題目為「同志教育」,內容包括認識多元性傾向。在初中的教材《性別好好教》中,其中一課題目為「多元情慾與性別人權」,內容以親同志(Pro-gay)的立場,討論同性戀者的性別人權;檢視自己的恐同指數等等。
另以為這只是一股「小台風」,其實類似在學校中加入同志和多元性傾向教育的訴求,已多次在本港民政事務局「性小眾論壇」和相關會議上由同志團體提出。明光社234社關大使6月份聚會,將會以台灣性教育風雲說起,討論作為一海之隔的香港,面對在通識和鼓吹多元性向下長大的新一代,教會和家長如何準備在這席捲全球的學校教育改革潮下,肩負牧養和照顧之道。
PS: 台灣真愛聯盟提出連署反對教育部在國中、小實施同志教育與多元情慾內容
連署內容|性教育(影片)
日 期:16 / 6 / 2011(星期四)
時 間:7:00-9:00pm
地 點:九龍荔枝角長裕街8號億京廣場1103室(荔枝角地鐵站A出口)
主 持: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分享嘉賓:麥沛泉先生 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主任
歡迎各位社關大使報名參加!
當睌有17位弟兄姊妹出席,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主任麥沛泉先生與大家剖析台灣性教育,以『「台風」襲港?由台灣性教育風雲說起』為題,共同探討「同志教育」如何在華人地區、甚至香港發展並影響下一代。
一如麥生所言:校園是兵家必爭之地。有人曾說:今日贏得校園,明日就得到全世界!自2004年台灣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後,當地教育界正面對同志運動進入校園的挑戰。同性戀教育已滲入台灣正規課程的大綱,台灣教育部編製的《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小學階段)、《性別好好教》(初中階段),原計劃於本年8月在國小(小學)到國中(初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推行。但因著由台灣家長、教會及學校等組織組成的「真愛聯盟」發起至今共有20多萬人的聯署,致使台灣立法會於會議上暫緩執行有關規定,並再作諮詢。
其實,在打著「反歧視」、「安全校園」等漂亮口號下,「同志教育」鼓勵學校以肯定同性戀的態度(Gay Affirmative)去討論同性戀者的性別人權;同時其實又對不同意見者極不寬容,包括要同學檢視自己的恐同指數,甚至可能要壓迫反對同性戀立場的老師、家長等。更可怕的是,在那些性別平等教材中,居然發現教導學生使用安全套,口交膜,甚至有未成年人士性行為及墮胎等教導,我們實在不容忽視當中對小孩子帶來的影響。
另以為這只是一股「小台風」,其實類似在學校中加入同志和多元性傾向教育的訴求,已多次在本港民政事務局「性小眾論壇」和相關會議上由同志團體提出。其實,性教育風雲,在香港和台灣,都被有心人士大力推動。
最後,與會者均認同,面對在通識和鼓吹多元性向下長大的新一代,教會和家長在憂心之餘,實在應該醒覺,要有勇氣和智慧發言,因為信仰不是在四面牆內,信徒要在裝備自己有關的知識之餘,多花時間關心子女需要,準備在這席捲全球的學校教育改革潮下,肩負牧養和照顧之道。
PS: 台灣真愛聯盟提出連署反對教育部在國中、小實施同志教育與多元情慾內容
連署內容 性教慾(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