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賣無罪 賺盡有理?
燭光網絡 99期 (p.25)
20/11/2014
本年9月,蘋果推出新一系列智能手機,結果又馬上成為全城炒賣的目標。有水貨店老闆高調放話,聲稱一部手機可以賺三倍多,令全城瘋狂。故事發展相信大家也知道,最後同一批水貨店老闆又一起放風,稱收機太多而怕滯銷,因此決定降價,部份巿民甚至要損手離場。
可是在開始時,沒有一個人有道德勇氣走出來說:「炒機價格可升可跌。」所以在初次開賣時,有大學生碌爆信用卡為求可以買到兩部電話;又有買了一堆電話最後卻變蟹的炒家幾乎要死。整個社會突然為了這熱潮,失心瘋起來。
炒賣電話等於在股票巿場投機,價格可升可跌,價格升跌很在乎於一兩個消息,而那一兩個消息,本身都是由賣家操控的。以為自己在賺錢的人,隨時被玩弄於股掌之中而不自知,最後永遠都只有那些水貨店老闆站在不敗之地。
當我們以為有些東西是穩賺的時候,我們就很少去討論那件事是否合理。坊間的討論往往停留在資本主義巿場價格論調:有人買有人賣,我只不過是在做「轉口」生意,那又有甚麼錯呢?或者有人會說:我其實也有付出勞力的,每天早上8時去那個網站搶購電話,也是一種付出,工人得工價不是應該嗎?甚至有人說:買六合彩是賭;短炒股票是投機,但買賣iPhone卻是小生意,當然沒有問題。
社會常教導我們不少「賺盡」小貼士,有時教導我們透過信用卡拿到最大優惠,有時是炒賣貨品,有時是將特價貨轉手。每次「著數」是否合宜,除了看當中有否損人利己,更要看過程中是否令社會有實際得益,還是只是利用財技,空轉資金牟利。當我們再問,我們不難發現,賺錢也有公義和不公義之分,不是有錢就可以賺,甚至要賺到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