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是王道?!

陳永浩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8/01/2011

由90年代起,媒體發展的主旋律已漸漸由互聯網主導。
不到20年,互聯網絡(World Wide Web)
已經歷了幾次的「世代交替」。究竟改變的重點在哪裡?
最新的Web3.0又是甚麼?這個新銳的網絡革命又會為我們帶來甚麼得益和影響?
 

在巴士、港鐵裡,不少人都是邊坐車邊用手機或iPad,一就是看facebook,一就是看twitter或SMS,不知不覺間,連電話聲也減少了。的而且確,互聯網文化對我們的生活,無論是認知、通訊、工作,以及近來愈來愈多人關注的社交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巨大而深遠的。不久以前,我們還說香港人不能「一日不上網」,現在的事實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部份,已經與互聯網密不可分。然而當我們還在摸索這個Web2.0時代、享受日新月異的科技所帶來的嶄新網絡社交模式時,Web3.0世代的革命,其實正悄悄來臨!

何謂 Web3.0

要知道何謂Web3.0,必先了解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自上世紀60年代因軍事需要而開發,後在70、80年代在學術界中興起,及至90年代被社會大眾廣泛使用。互聯網的發展亦由最初的上網看網頁、發電郵等「事物性」導向,逐漸變成以「用家」為中心的方向,當中Web2.0就是一個轉捩點。

今天,網路成了人們社會生活中的新平台,上網已不是去那些內容豐富的「入門網站」(Portal Site),而是去一些每位使用者都有份參與(Participation)、內容變得個人化(Personalization)的網誌(blog,現在當然是facebook了)講自己的感受;另一個發展方向就是人與人(P2P)的共享(Sharing,如著名的BT),這就建構出現時的Web2.0世界。

而Web3.0就包含更多層的含義了。互聯網業者Nova Spivack曾對Web3.0有以下的定義:無處不聯網(Network Everywhere)、雲端科技(Cloud Computing)、開放技術(API)、開放身份(OpenID)、語義網(Semantic Web)技術、分佈式數據庫等。1而在2010年11月舉行的網路高峰會上,另一互聯網業者Mary Meeker指出,Web3.0有著多種特性,包括應用程序相對較少、數據儲存於雲端/網絡、應用程序可以在任何設備上運行(不論是電腦或是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速度比一般軟件更快,此外,應用程序也會像病毒一樣地擴散,就如社交網絡和電子郵件等。2

Mobility is King!

撇開了有關網絡上的專有技術,Web3.0文化對用家最大的影響,莫過於無處不聯網的特性。香港思科系統總經理Barbara Chiu指出:「在Web3.0世代,人們可使用任何裝置與設備、透過任何傳播模式、無論身處任何地方都可達成個人任務或完成工作,Mobility is King!」3在互聯網的進化中,人手一機已不再限於電話通訊,其重點是用家已不須再有意識「上網」,而是無時無刻都在「網上」。

從好處看,這種發展使人人都有更便利、快捷的互聯網服務,人與人的距離更短更近,而且永遠在網上,也就意味著「永遠找得到你」。但從壞處看,這無疑使人們無可選擇,再也離不了互聯網。相信很多轉用了智能手機的朋友都有這經驗:手機標榜更快上網,所以往往也跟著簽了無限上網的計劃,結果就是無時無刻都用手機上網,無論上班下班,坐車走路,手機總是不停的。不妨問問自己:上一次關掉手機(是Turn Off,不是Stand-by)是何時?原來,我們都已不經意地成為了網不離身的「網中人」。

由「Push」到「Pull」

而除了更便利的互聯網絡外,另一個Web3.0的特性是由「Push」到「Pull」。

由Push到Pull的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在Web2.0的文化,太多的訊息從互聯網上被「Push」到電腦。例如大家起初用RSS來看新聞時,一定「貪心地」將很多網站都訂閱了,而結果卻因為有太多新聞而不甚了了地看;這種「太多資訊」現象,其實也在電郵、新聞和社交網站出現。「Push」的結果就是使我們只會「蜻蜓點水」般的看網上零散又雜亂的資料,對事件的理解也只會流於短暫和表面。

相對地,在「Pull」的處理上,是由用家自行挑選特定的新聞和群組,然後以「具名」的身份參與,這有助於增強對事件的深入討論,而不單只是「水過鴨背」式的瀏覽。而具名的溝通方式(比較facebook使用真名與msn的Nickname),使網民的凝聚力和行動性都大大增強。這會不會就是催生未來更多社會行動的一個種子?大家拭目以待!
 

1 Nova Spivack: “The Third-Generation Web is coming”
 www.KurzweilAI.net December 17, 2006.
2 Mary Meeker: "Internet Trends" Keynote in
 Web2.0 Summit 201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yL9yrttESI November 16, 2010.
3 這裡引述她於2010年6月在香港通訊業聯會(CAHK)
 「網絡世代的演化(Internet Evolution)」講座中的內容。
 網址:http://www.cahk.hk/ibis/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