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照跑 波照賭?

對賭博問題要多些了解
陳永浩博士   |   監察賭風聯盟成員
13/05/2010

賭博其實是……

四年一度世界盃掀起全城足球哄動,但賭博的影響卻鮮有人提及。可能讀者會說,「小賭怡情」無傷大雅,是中國文化一部分。不錯,一般的娛樂性賭博(Recreational Gambling)將賭博視為閒暇活動,一般只作玩票性質,對輸贏並不太着緊。但當賭徒尋求更大的刺激和玩法而「升呢」時,就會出現問題賭博(Problem Gambling)和病態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等問題,這除了會對其家庭關係、經濟、工作表現、情緒或健康等各方面構成影響外,也會造成不能自控的上癮狀態,出現強迫性賭博的行為。

事實上,賭博業者現時將Gambling(賭博)改稱為Gaming(遊戲),淡化了賭博的色彩,為它製造消閒和娛樂的形象。更甚是將之包裝成一種體育運動(就如現時報刊體育版已淪為波經版),一些大型賽事往往被塑造成全城矚目、最氛激烈的盛事。賭博使參與者逃離現實,拋開日常生活的壓力,但其帶來的對金錢、個人和家庭的影響卻被忽略了。請看以下香港賭博業的「特徵」:

首先,馬會08-09 年度的投注總額達到1, 083 億港元。自從2003 年賭波合法化及2006 年賭博條例修訂後,馬會以「包底」加毛利形式抽取賭博稅,這變相令馬會以稅收補底和慈善捐獻為藉口,將賭博營運「商業化」,大搞宣傳,擴張投注。

其次,馬會「對賭式」賭波營運亦有別於以往賽馬穩賺的「彩池派彩」形式,即馬會在賭波投注中如出現意外賽果或投注,是會有機會蝕本收場。這使馬會更積極推廣賭波投注,平均每周受注賽事過百場。

再次,賭博看似公平,其實卻是「窮人稅」:刀仔鋸大樹,彷彿提供給低下階層「一步登天」的夢想,但試想:同是投注100 元,有錢人賭的是閒錢,窮人賭的卻是養生的積蓄。賭博對貧窮人和低下階層的影響其實是大的,是不公平的。

最後在病態賭博方面,據病態賭徒問題輔導機構指出,受賭博最大影響的往往不是賭徒本身,而是賭徒家人和親屬朋友。除了錢財損失外,其他問題,如被上門追數,妻離子散的生活和心理問題,都嚴重破壞一家人的生活。

賭博對青少年的影響也非常大。對於已近「夕陽工業」的賽馬活動,賭波完全是「方興未艾」的。當賭波與足球活動混在一起,所帶來的連帶效應是大的。事實上,讀者到網上搜尋,只要一打「足」字⋯不論雅虎還是Google,都只會應聲彈出「足智彩」,這顯示了香港人一想到「足」字就是賭波!

根據理大08 年發表的《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研究顯示, 34. 2%的受訪者表示首次參與賭博活動是在未滿十八歲時進行。監察賭風聯盟一項《18歲以下中學生參與賭波狀況調查》發現,世界盃舉行期間,賭波的未成年中學生可能會大幅增加兩倍,而有多達三成的未成年賭波中學生,可能已成為病態賭徒。另一團體明光社早於賭波合法化前已委託城大進行「賭博對香港青少年的影響」研究,發現較多賭博的青少年,會較多感到不夠錢用;較易受賭風影響而產生違法的意念;學習表現亦較差。

其實,賭博是於雙方同意下,基於人為的風險,而達成財物轉移;在賭博當中,勝利者所賺取到的,是來自對方所失去的。賭博表面上像創造了財富,實質卻是一個「零和遊戲」。問題是當馬會、傳媒掀起賭風,製造新一代的賭徒和社會問題時,誰去付這一筆家庭、社會、黑社會、高利貸的爛帳?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