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理應是一場人性的紀錄
燭光網絡 79期 (p.21)
筆者跟電影小組在一起五年了,還是先跟讀者們打聲招呼︰「你安好嗎?還在跟好萊塢的口味團轉嗎?」
3D電影自《阿凡達》的勝利成了電影院的救星,也給觀眾一個理由去放棄等候片刻而租買藍光碟,特效營造的立體感合理地讓劇本素質退居二線,觀眾期望只是追逐無止境的爆破。友人問:「《變形》適合小孩看嗎?」筆者在Facebook內的回應是︰「No La」你的意見又是怎樣呢?
麻木的官能刺激
官能刺激製造快感,以暴制暴是劇情的開始也是結束,把大城市盡情破壞是大呼過癮的獨步單方,然而,災難過後的爛攤子誰收拾?誰會在意呢?提及狂、博派的戰事中人類傷亡數字、經濟損失只會統統反高潮,談及如何重建更會趕客,在鏡頭下破壞的一瞬真不及考驗耐力重建工程般精彩麼?
《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頭場登陸諾曼第贏得眼球追捧,但刺激只是惹人反思戰爭殘酷的點子,向一味呈現無痛戰爭的電影摑一記耳光,有趣的是故事重心卻放在登陸後,不再以國家大我為大題目,小我的價值有多重呢?人性的複雜、掙扎才是電影的主角!
明光社電影小組五週年活動特選屬於思考作品的《在一起》跟公眾分享,它是導演顧長衛《最愛》的姊妹作,紀錄著一段段弱勢生命重建的過程。愛滋病(國內稱艾滋病)在國內感染人數對比13億人口是個小數,部份是較少人關注、知識不高,住在荒郊的貧窮戶,他們向生命發出無奈的呼聲有多少分貝?生命有多重呢?
給他們一個擁抱
紀錄片、劇情片其一職任是鳴放社會陰暗角落的哭聲,戲中其中一幕紀錄了受愛滋病感染孩童濤濤一場哭戲,顧長衛引導他思想過往受苦經歷,濤濤眼淚隨即泉湧,哭聲叫筆者腦海浮現出幕幕畫面,彼此生命在光影下同步起來,多少感受到箇中不為人知的辛酸。如何重建這一小群生命?劇組人員透過一段日子的接觸,驅除了恐懼,愛惜、同理心把彼此距離拉近……
來,放下頭腦的冰冷知識,用愛心化成具體行動,走出一步,給他們一個擁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