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組活動回顧 - 《愛情上半場.完》《踏血尋梅》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4/03/2017

2016年第十二回《愛情上半場.完》- 不斷的拆毀和重建的人生

電影講述年輕的男主角Davis在失去太太後,透過不斷向顧客服務員Karen撰寫告解般的信件,並透過和她相處而得到心靈的釋放。他亦以一種很極端的方法,將人生拆毀,並於最後重新起步。

我們是次邀請了宣道出版社社長王礽福先生為我們分析及帶領討論這部電影。溝通和保持對外界的感覺是電影的要點,礽福發現電影中不同的角色互相以筆寫紙條或信件,而他們的目的都是想與對方溝通、一起留意某些事情、傾訴或維繫關係。而礽福認為,我們現在已習慣網絡世界,漸漸缺乏我手寫我心的溝通渠道。

電影中多次講及拆解、拆毁、看清楚及重建。「機器壞了,可以拆解、了解故障原因,從而維修,令其重新運作。但人生是否一但發生了問題,就可以似Davis一樣完全拆解、破壞所有東西才能重建?是否一定可以重建回來?」礽福最後指出:生命雖然可能曾被破壞、傷害,但卻就如一棵曾被砍斷過的樹一樣,仍可以有生命力去繼續成長。

2017年第一回《踏血尋梅》導演版 – 了解青少年的寂寞與夢想

電影改編自2008年一宗16歳女子碎屍案。電影中女受害者王佳梅因援交,認識男兇手丁子聰,亦因而被殺害。警探臧Sir因著尋找這案件發生的原因,而揭露兩人的寂寞生活及心境。

是次電影小組由筆者帶領。在搜集資料及分析電影時,很感受到受害者的寂寞及無奈。本片不少篇幅帶觀眾代入內地來港青少年王佳梅的成長故事及心態:與父親分開、在長期沒人關心的日子成長、盼望來港可以住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可以被人關注……可惜她卻一直找不到出路,甚至踏上援交路,真心亦被愛人傷透,導致最終對生命失望至極。

青少年的確需要很多愛,他們很想被愛、被聆聽,但亦易被傷害。在大人眼中可能是小事:冇朋友啫、屋企窮啲啫、失戀啫、夢想不能實現啫……但事件落在沒有太多生活經驗的青少年身上,卻是天大的事。萬一青少年遇到一些心態負面或給予不正確建議的人,他們就會容易失腳,跌入陷阱或困境。

片名的「尋」,就是透過尋找佳梅的死因,而了解不同青少年的心態及困難。怎樣去尋?當然要去「問」!因為關心所以才會發問。電影裡有不少發問的場景,但在忙碌的生活裡,大家有多少空間可以騰出來去關心別人?當然,關心別人也要懂得拿捏平衡,電影裡的臧Sir到最後才懂得以家庭為先。

 

活動預告:

2017第四回: 樹大招風 4月12日 (三)

2017第五回: 焦點追擊 5月10日 (三)

時間: 7:30-9:30pm

地點: 明光社訓練中心

 

關注範疇: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