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計劃 如意算盤?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社關行動)
30/04/2015

《自願醫保計劃諮詢文件》的諮詢期剛於數週前結束,這次的諮詢文件主要集中討論以公帑協助市民於私營市場購買醫療保險的「醫保計劃」。其實,有關計劃只是整個醫療改革的一部份。由2008年至2010年間,政府已展開兩個階段的醫療改革諮詢,雖然這兩次均曾討論公營醫療服務及其他配套問題,然而連同今次的諮詢,其工作重點仍然集中於醫療融資,未有充份照顧公營醫療的需要。

按照政府的說法,香港的醫療系統正面對人口老化、醫療成本上漲等挑戰,縱然政府不斷向公營醫療系統投入資源,但亦有需要調校公私營醫療系統的平衡,因此推行自願醫保有確切的需要。政府更承諾投入於公營的醫療開支將不會減少,希望藉此換來市民的信心,支持自願醫保計劃。

可惜,在這些美麗的言辭下,政府始終未能保障公營服務不會受到影響。政府注資500億於醫保計劃內,原意是希望將較有能力的市民分流到私營服務,減輕公營服務的負擔。不過,這想法只是假設了有買保險的市民會乖乖地使用私營服務。若這假設最終未能成真又會怎樣?另外,假如使用者被分流到私營市場,促成私營的「興旺」後,政府又怎樣確保資歷較深的公營醫護人員不會被「挖角」,以致公營醫院流失人手,影響公營醫療服務的質素呢?

世界多個已發展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告訴我們,推行醫療改革必須謹慎行事,否則這將是一個無底深潭,不是加劇財赤就是令醫療質素下降。在我們鄰近的台灣就值得我們引以為鑑。

《遠見雜誌》於今年一月發表了一份「台灣醫療關鍵報告」,探討台灣自1995年起推行全民健保的意見,對象包括醫生、護士及藥劑師等,有效樣本超過八千份。當中九成人對醫療環境的發展感悲觀、六成人認為用藥品質變差。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亦發現醫療界近七成人認為病人濫用服務,超過五成認為私立醫院醫生會為了提高收入而過度診療,比公立醫院多出一成。

台灣的經驗正好告誡香港人,即使醫療保險的原意是好,但卻不能保障醫療的品質,更未必能達到融資的效果。假如民意最終支持自願醫保計劃,政府必需想辦法確保公營服務不受影響,令長者、基層以及長期病患者的醫療需求得到照顧。
 

曾經刊載於: 

《成報》 30/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