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早熟」?!
燭光網絡 47期 (p.16)
推行性教育,常常聽到老師或導師說缺乏教材,又怕學生「嗌悶」,所以本期網絡向各負責性教育的導師推介一套可供學生欣賞兼討論的電影,就是由薛凱琪和房祖名主演,爾冬陞執導的《早熟》。
電影內容豐富,可供討論的話題包括婚前性行為、青少年戀愛、墮胎,還有兩代關係、甚至輟學少年搵工等問題,但處理得輕鬆溫馨,沒有不必要的情慾戲(當然,商業電影其實並沒有甚麼「必要不必要」的情慾戲),雖然劇情有時略為牽強,但以電影帶出自己想講的說話,導演在這方面是成功的(票房亦不俗)。
那麼導演想傳遞甚麼訊息呢?從影片結尾的順利早產、姜大衛與黃秋生的結案陳詞、三個月感化令等,可見爾冬陞對青少年戀愛、性和其人生觀「似嚴實寬」,亦反映出現時成年人對年輕人的看法:「你做乜無所謂,最緊要負責任。」而只要負責任,好奇貪玩而出事也情有可原。
但好奇心在缺乏指導下卻可變成危機,《早熟》的主角們就是在這情況下出事。不少年輕人很愛問:「究竟幾時先可以有性行為?」,而今日主流的性教育的答案都很配合「後現代」精神,例如:「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在那一個年齡開始,或那一段時間最適合開始發生性行為。」最後就提出數個因素讓當時人自己考慮,從而作出一個「負責任」的決定。
留意指導一開始就是說:「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即是無權威,但年輕人的好奇心是需要比他/她成熟,有更多人生經驗的人給予指引!對年輕人來說,權威不止是一種控制,亦是一種信賴,從那裡尋找指引。社會那麼多「邊青」去「跟大佬」正正反映出年輕人心底裡尋找權威的渴望。但時下的性行為指引沒有在這方面提及鼓勵年輕人找適當的成熟人士傾談,而只建議他/她們考慮那數個因素,試問在好奇心失控時又有誰能夠冷靜地思考那些因素?
年輕人應作多方面嘗試,但年輕人在嘗試新事物新玩意時必須知道「投入程度」可到那個地步,如何評估該行為會否「得不償失」,到那裡需要點到即止,那些活動親身參與無妨,那些活動則只宜以吸收資訊為學習認識之途。時下性教育偏重教導如何避孕及進行安全性行為,在學校使用陰莖道具教導如何使用避孕套,聲稱這樣的教導絕不會變相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但整個社會充斥大眾傳媒所傳遞的性開放訊息、朋輩壓力、缺乏明確的性價值觀、家中經常「真空」(雙親都要上班)等因素,年輕人能夠「唔試」?即使不少報刊文章和性教育資訊裡都教導「如何拒絕性要求」,但拒絕的原因卻欠奉,那麼把性行為留在婚姻之內又有甚麼好處呢?年青人為甚麼要拒絕婚前性行為呢?
我們不應低估年青人的判斷力,但亦不可過分高估。沒有把經驗和知識傳遞給年輕人,而令他們將來走多一次這一代已經歷過的錯誤,這是成年人的責任。今天的性教育,有告訴年輕人性行為的「重量」嗎?性行為後的責任就只是好像《早熟》一片所描述:女的懷孕了,男的不離開他,這就是負責任?傳媒不斷把一切有關性的感觀刺激和性常識「餵養」時下年青人,主流性教育又淡化性行為的意義、後果和責任,最後年輕人選擇把性保留在婚姻之內或是情到濃時便「試啦」,略作推敲已可知其抉擇。
有些傾向開放自由的人會說,這樣做又有甚麼問題?食色性也,年輕人也是人,只要不違法,兩情相悅,環境許可,做足安全措施,一試無妨!若只從法律觀點來看,的確好像沒有不妥,但我們對性的要求和品味可否高級一點?情慾臨到而不嘗試控制或自稱毋須控制,這不正是Discovery Channel中的野生動物的行為?而且,霎時衝動導致的後遺症不少,除了可能懷孕和濫交帶來的傳染病,對心理和情緒的影響亦不可忽視,這將會影響到日後工作表現、待人接物、婚姻和家庭關係等。
雖然《早熟》不算是新電影,但筆者相信只要是一套可引起年輕人興趣和討論的好教材,即使是遲了一點,也是值得推薦。就正如比起外界,學校和教會雖是遲了起步推動性教育,但只要是值得和應該推動的話,即使起步遲了一點,仍為時未晚,值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