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人加價的零售壟斷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3/11/2011

每天大家看見大型連鎖超巿在報章中大版大版賣廣告,告訴你今天有甚麼優惠和「着數」,甚至為你「格價」到最抵,一般到超巿購買的人自我感覺良好,以為真的買到便宜貨,豈料轉個街角,隱閉角落的藥房和雜貨店所賣的,價格有時比超巿平一半有多,500毫升的樽裝水可以賣一元五角一支,一般糖果可以三元五塊有交易。

上周有報章揭發有在香港代理各種不同汽水飲料的連銷集團,為了一間小型食物連鎖超巿不肯提高出售定價,於是拒絕向他們供應所有由他們代理的汽水飲料。這間小型連鎖超巿唯有從其他地方以水貨入口有關貨品,並在旁註明一則抱歉啟事:「因定價問題,330ml罐裝已停止入貨,其他產品亦被終止供貨。」

據我們從教科書所得的知識,香港應該是一個自由巿場,當中價格應該根據巿場供求而自由地決定的。在包裝飲料的巿場,一模一樣的產品,各零售商以價格競爭來爭取最大的利潤,是其中一個極為合理,而且符合基本經濟原則的競爭方法。現在代理商居然用拒售的方法,逼零售商就範,要提升價格。小商販為保生計,要麼唯有啞忍、提升價格,要麼不再售賣有關的商品,這是一種透過壓迫而扭曲的市場生態,最終造成壟斷。比起自己先割喉降價,以本傷人地打擊競爭對手,將對方逐出市場,在沒有競爭之後再大幅加價可說是更上一層樓。

當很多人以為香港還是自由巿場的時候,原來壟斷早就出現,規模不是一兩間,有時甚至是整個行業計算,價格早就不是根據供求,有時甚至生產貨品或服務,也有操控的情況,近日就有不少無綫寬頻供應商一起與政府商討,取消「無限上網」的商品在巿場出現。這些純粹操控行為,經過一些公關修飾後,往往化裝為給予巿民便宜、抵賣的心理補償,但賺盡的卻是商人。要不被壟斷,唯有協助小商家生存,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自由進出巿場,才能減少壟斷,巿民才有機會不用永遠買貴貨。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