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第一炮之「新聞最前線」花絮
燭光網絡 78期 (p.3)
我們每天都看到不同的新聞:突發新聞、娛樂新聞、災難新聞……但記者們如何採訪,他們所遇到的難處及挑戰又是甚麼,這些都是行外人難以知曉的。為讓公眾能夠多些了解傳媒的運作,明光社於本年3月舉行了「傳媒通識教育系列- 新聞最前線」,吸引了許多中學生參加。
第1課:「狗」臉的歲月──無所不用其極
為一套電影的造型照,喬裝成地盤工人潛入拍攝場地,於山邊「瞓坑渠」多天;為了跟蹤藝人而假裝邀請他做訪問,再尾隨目標人物離開……這些都是香港第一代狗仔隊歐建樑先生(春麗)昔日的採訪手法。
春麗是一名攝影記者,最先在體育版工作,後來轉投《蘋果日報》的娛樂版,並加入了狗仔隊。在春麗眼中,狗仔隊的新聞,不外乎「偷拍」、「搶」、「作」及「屈」!平日的線索都是靠報料或者在藝人出沒的地區埋伏等出來的。
當春麗問及課堂參與者,近日最留意的娛樂新聞是甚麼時?大家都說是關於一對男女歌手復合的報道,而且還猜想是否有人想借此催俗演唱會票房。
但春麗卻以另一角度帶大家思考:究竟大家是從哪裡得到上述的想法呢?春麗指,傳媒所鋪陳出來的娛樂新聞,往往有很多版本,當中很大原因是牽涉不同記者或傳媒集團,與該藝人或名人的關係,因此就算在同一事件上的報道也可以很不同。
春麗又透露在娛樂圈裡,有許多名人很善於運用傳媒去製造輿論及壓力,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他鼓勵我們看新聞要多看幾個角度,並且建立正確價值觀來幫助我們作明智的分析。
第2課:人人做「記者」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李月蓮博士講述新聞業環境的轉變及網絡新聞的影響力。面對Web2.0的出現,互聯網成了可讀亦可寫的平台,也驅使人們「看」新聞的習慣有所改變。大家開始有了參與,不單主動上網找新聞,也成為資料提供者,公民新聞就是資料互動下的產物。
李博士認為,互聯網是傳播歷史上的最大革命,因為傳播從此由單向、由上而下,變為雙向,而且普羅大眾都可以發聲。當中,傳播者及受眾的界線模糊了,亦模糊了記者及讀者的界線,打破了專業記者是第四權的傳統說法,因為在互聯網下,人人都可以做監察,人人都可以發聲做「記者」。
至於公民新聞的特色,往往是非主流的觀點,如反霸權主義的報道;而且大多是社會、政治及文化的題材,較少經濟及日常的新聞。由於新聞內容較為個人、小眾及主觀,因此報道風格不少也帶有鼓吹式,例如宣傳社會運動。
公民新聞的優點是低成平、資料多、並有批判性;但弱點是不準確、可信性較低、主觀、並可能具有冒犯性。為此,李博士認為我們應思考如何恰當地使用網上傳播的力量,以及反思傳媒教育角色的路向。
第3課:移動「新聞」界──媒體發展的變化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導師梁麗娟博士介紹了報業的發展及變化,並帶出了動新聞的爭議。在70至90年代,報章新聞的內容及分析,多以文字來表達,因為菲林沖曬及印刷清晰彩圖的成本十分高,而讀者就需要具備閱讀能力的基礎。由於涉及抽象思考,令讀者有距離感,也較難煽動他們。
但1995年《蘋果日報》的出現,報章開始著重以圖片來報道新聞,令讀者慢慢被影響而著重視覺衝擊及官能刺激。及後,報章更以插圖來解釋新聞,甚至成為主要的表達形式。
由於新一代在成長中經常接觸電視及電腦遊戲,對平面媒介的注意力減弱,於是在2009年,壹傳媒投入了龐大資金,於台灣成立動畫工廠,為香港及台灣製作動畫來詮釋新聞。
動新聞以「動態」來顛覆傳統的「讀」報形式,以「睇」和「聽」的3D動畫故事,來滿足受眾的視聽感官刺激。但由於動新聞模糊了新聞與娛樂、真實與虛構之間不能逾越的界線,並且成為發放色情及暴力資訊的平台,梁博士認為會對社會有一定的傷害。另外,新聞的本質是求真抑或求有趣吸引?記者的角色是旁觀者抑或是編劇演員?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第4課:走進「災與禍」──以勇氣尋找真相
資深新聞工作者張翠容小姐透過戰地相片及她走訪戰地的故事,讓參加者明白到記者尋找和說出真相的重要性。由於記者是第四權,又「挖」新聞,所以向來不太受歡迎,她承認愈接近真相就愈危險。
張翠容稱,說出真相,要面對很多指責及壓力,因為說出真相,不單止不受當權者歡迎,有時替眾人眼中的壞人說「好話」,也可能被視為政治不正確,會被投訴和抨擊。不過她認為講出真相才能為和平帶來希望。
「記者不是沒有立場,但其立場應建基於事實,有道德判斷。」張翠容強調,記者的責任是找出事實真相,任重道遠,因為真相是公民很大的武器。但她補充,要找出真相,必須有充足的知識「武裝」,做足功課,才能容易成功。
另一位資深新聞工作者、曾在四川災區採訪的潘小文小姐,當日在四川做義工而遇上大地震,她向與會者分享了地震的經過,也帶出新聞工作者在採訪時,帶著懷疑態度及求問真相心態的重要性。
被問及面對傷患者,記者應先救人或是採訪?潘小文以過往的採訪經驗為例,她認為記者是有其限制,未必有專業人員的救人技巧,所以最好還是留待救護人員去作拯救。此外,她亦不忘鼓勵與會者要珍惜生命,爭取時間做應該及值得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