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大流行Inflation Pandemic

郭麗明    |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21/06/2022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地區:美國

繼2019年新冠肺炎病毒全球大流行後,我們正開始面對另一方面的大流行──全球通脹大流行。[1]

從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全美所有城市的消費物價指數增長了8.6%,是自1981年年底以來12個月內最大的增長幅度。[2] 住房,汽油和食品價格飆升都是國內通脹因素之一,高企的通脹率不單只一般的家庭主婦感覺得到,連消費時不用看價錢牌的中產人士和不知米貴的大學生,每週在超市購買糧油雜貨時都感覺得到,超市貨品價格每週不同,由一個仙或一毫一毫的加上去。餐館的餐牌亦由原先的精美彩色印刷改為黑白列印,以便隨時加價。在政府「頭痕」之際,已經忘記抗疫的小市民卻開始各施各法抗通脹。

要應付通脹不外乎開源節流,這也紛紛成了我們和身邊朋友的熱門話題,大家交流時滔滔不絕,網上熱搜一番,不難找到很多很多how to beat inflation的建議,有的建議適合基層普羅大眾,有的卻是適合有少許餘錢的中產人士,有的建議除「攪笑」外亦較極端和含道德爭議。[3]

我們大多數人都無奈地認為「可以做的不多」,但也先談談節流方面。大家會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減少購買非必需品,盡量不作無必要的消費,並且會自備午飯、自己焗麵包和沖咖啡,以減少外出用餐。此外,有朋友會減少開車,無必要就不往外跑。以前油價低的時候,即使沒有特定要買的東西,我們都會隨便開車出去逛商場行超市。有朋友甚至為了買一包特別優質的河粉而專程開車20分鐘,付幾蚊toll fee(天橋隧道過路費)去唐人街。現在,大家都盡量car pool(夾埋一齊開一架車)上班、買菜買日用品、累積購物清單一次外出買齊所需用品等等。購買非名牌的(generic/store brand)糧油日用品或藥品,據說可以比購買名牌產品慳20-25%。[4] 由於我們住得比較偏遠,每次出車前都會先策劃行程,盡量減少出車次數以便節省油錢和過路費。當然,住得遠的人出車是會有掙扎的,比如要堅持參加現場教會聚會的話,每次近20元的過路費和油錢就省不了,足以夠買一磅半Ribeye(肋眼)牛扒了。

有些朋友就改為在家工作,這樣可以減少用汽油、付過路費和downtown泊車費。可是,不是所有公司和行業都適合讓員工在家工作。雖然在家工作會增加電費和水費的開支(這裡是用食水沖廁的),電腦八小時長期開著同時也會增加冷氣的負荷(會令因供電不足而停電的情況惡化),但這些額外開支都應該會比出外上班的開支低。有些夠條件的朋友就轉工換取更好的待遇來抗通脹。

有些朋友會搜集各款的優惠券或減價資訊,互相交流(例如以10%信用卡積分折扣優惠換購公司購物禮券,90元積分作100元用,慳了10元)。有些朋友會選油價最低而又有積分的油站入油(如Costco);若途中迫不得已要入油,就先入少少,待回到心儀油站時才把油缸入滿。看來很好笑,但慳得幾多就幾多已成為抗通脹的金句。有做老闆的朋友,怕公司車被偷油而弄壞車子,故此要求員工把公司車開回家,泊在自己的driveway(私人車道)上總比泊在公司安全。

有人會提早變賣房子改為申請入住長者屋,因為租金較便宜(按入息/退休金的收入比例付租,每月由200到1000多元不等);也不用付地稅。此外,有更多人會由生活指數較高的州份搬遷到生活指數較低的州份,比如由加州搬遷來到德州,甚或墨西哥。我們有做房屋經紀的朋友說,很多外州的客人未搬來德州,已預先入貨,買兩三間丟空卻不住。

作為全美人口第一多的州份——加州,於2020年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人口減少,達182,000多人 。而在2010年至2020年期間由加州遷往外州的人共達610萬;但卻只有490萬人口遷入加州。[5] 單是2021年由加州遷往外州的人口更達至36萬;這種情況被形容為「出加州記」(California Exodus)。[6] 當然,他們的遷移會對本來低生活指數的德州和亞利桑那州等造成額外的通脹壓力。

在開源方面,喜歡耕種的朋友會在後園大量種植蔬菜瓜果(收成會受近月大旱所影響)、喜歡釣魚的朋友會出海碰運氣看看有多少魚獲(據說平均魚獲可夠一星期食幾餐,但在12月至2月期間,就因天氣寒冷不能垂釣),實行自給自足。有些朋友會在後園養雞、養蜜蜂等等在增加優質的糧食源之餘也順便抗通脹。有些朋友則準備開拓網上生意售價華人傳統小吃(蘿蔔糕、年糕、粽子、雲吞)、售賣軟件程式和濾水器等等。另外,有些朋友則在工餘時間當兼職(Lyft司機,Uber Eats送外賣、freelance翻譯員等等)。

對財經有心得的朋友就會改變投資策略,考慮購買政府為抗通脹而設的I bond(Inflation Bonds之類,利息有9.62%,尚可抵銷目前8.6%的通脹率);[7] 或轉變其個人退休安排模式(Individual Retirement Arrangements),由Traditional IRA改為Roth IRA以減低課稅金額;或把投資從週年回報改為以月計的回報模式;或把餘錢做更進取的投資;或投資買金買房屋;或買比特幣(bitcoin)等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

總之,無論是開源節流,還是調整調配現有的資源,人人都發揮自己的創意來抗通脹。不知這次全球大流行會維持多久?人們的抗通脹力能撐多久?還有沒有其他良方可以與通脹共存?


[1] Drew Desilver, “In the U.S. and around the world, inflation is high and getting higher,” Pew Research Center, June 15, 2022,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2/06/15/in-the-u-s-and-around-the-world-inflation-is-high-and-getting-higher/.

[2] “Consumer prices up 8.6 percent over year ended May 2022.”

[3] “8 Ways To Deal With Inflation If You're One Of Those Poor People Making Under $300K,” The Babylon Bee, March 20, 2022, https://babylonbee.com/news/8-ways-to-deal-with-inflation-if-youre-one-of-those-filthy-poors/.

[4] “How Much Does Buying Generic Save You in 2022?,” Ramsey, May 6, 2022, https://www.ramseysolutions.com/budgeting/buying-generic-groceries-saves-money.

[5] “California leaving: State population declines for first time,” NBC News, May 8, 2021, 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california-leaving-state-population-declines-first-time-n1266740.

[6] Dymond Green, “The California exodus continues as residents head south of the border,” CNBC, June 11, 2022, https://www.cnbc.com/2022/06/11/californians-working-from-home-are-moving-to-mexico-amid-inflation.html.

[7] “Buying Series I Savings Bonds,” Treasury Direct, accessed June 21, 2022, https://www.treasurydirect.gov/indiv/research/indepth/ibonds/res_ibonds_ibu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