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文章:《拆解同性撫養的迷思》

20/01/2015

點擊至《拆解同性撫養的迷思》文章(pdf)

用一句問題來總結同性婚姻的思辨,那應會是「到底婚姻制度是甚麼?」。對於一個社會,要否採納某一類「人與人的結合」成為制度,往往要問該制度的目的、本質是什麼。而稍對議題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單講「婚姻平權」、「平等」、「大愛」等口號,並不能夠充分地要整個社會採納某種婚姻制度。

在西方文化的社會,同性婚姻是非常熾熱的政治議題,涉及人類傳承、人際關係的新規範、婚姻福利與義務、宗教信念、家庭構成的理念和教育等等一連串密不可分的問題。

改動婚姻和家庭,連帶動搖家庭的最大功能──保障社會的未來,就是嬰孩、兒童的權利和福祉。因此,在同性婚姻的爭論中,最息息相關的可算是同性撫養(Gay Parenting)的問題。

在2013年,以「自由」聞名的法國,多次舉行上百萬人反對同運議程(包括同性婚姻、同志領養、生殖科技等)的遊行,旗幟都是高舉捍衛兒童權利。然而不少同運組織聲稱,同性家庭父父或母母撫養孩子,比較異性父母撫養的孩子,並無顯著差異。個別研究甚至表示同性戀家庭的孩子,比傳統家庭孩子更優勝。

特此轉載一份由「香港性文化學會」出版的評論──《拆解同性撫養的迷思》(2014年9月出版),盼能在「同性婚姻」的討論上有更多參考。

 

點擊至《拆解同性撫養的迷思》文章(pdf)

《拆解同性撫養的迷思》目錄參考:

  • 打破「沒有分別」的迷思──論同性家庭撫養孩子的最新社會科學研究
  • 同性家庭撫養的孩子表現更好?──論澳洲的最新研究
  • 法國人:我們不仇視同性戀,我們只是捍衛兒童權
  • 我的爸爸是同性戀者
  • 我在女同性戀家庭長大
  • 《性文化評論》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