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同性戀者的感想

康貴華醫生   |   精神科醫生、新造的人協會會長
16/11/2004

於傳媒上我們很多時看到一些勇於站出來的同性戀者,常自稱同性戀者的身心都很健康,享受著快樂自由的生活,但事實上不少同性戀者都面對著各樣身、心、靈的困擾和掙扎,他們其實是極需要別人的關愛和接納,幫助他們化解心中的矛盾掙扎。

同性戀者常見的兩方面掙扎

1.     同性戀者由於對自己的性傾向感到混亂,以及對自己的性別角色(男子氣概或女性氣質)缺乏肯定,往往都比較自卑、退縮和害羞,很緊張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會羨慕某些同性,或渴望與他們有親密關係;另一方面又懼怕被拒絕、遺棄,而對某些同性採取防避或輕視態度。有的與父母的關係惡劣、疏離,對家庭、教會和社會產生憤怒、   反抗的心理,又有的會勉強與異性拍拖、結婚,以致婚後產生不少後遺症。
 
2.     若有性行為的更常懼怕染上性病,特別是愛滋病,因男性肛交中避孕套是常常會穿破的,根本很難有所謂「安全性行為」;而且很多時對方根本不想戴避孕套,覺得這是互不信任,為免破壞雙方的關係,於是勉強承   受風險;再加上有時同性性慾的衝動是不受控制的,未能好好計劃,但發生了之後又會感到非常恐懼。

很多同性戀者都渴望有人聆聽及明白他們內心的掙扎,因此,耐心聆聽、認同他們的一些感受,已經是一種很重要的幫助,也是幫助他們改變的第一步。
 
同性戀性傾向改變的一些重要因素

於我過去的經驗中發覺同性戀者普遍被一些主流的錯誤觀念(例如:同性戀是天生、不可改變,若去改變心理健康會受更大的損害)所蒙蔽,這些觀念阻礙、延遲了他們尋找改變的途徑,部份亦無奈地接受自己同性戀的身份。但本人在過去廿多年與同性戀者的接觸,曾看到不少的同性戀者成功地改變了同性戀的性傾向,被同性的吸引大大降低,對同性的性幻想減少,停止觀看同性戀的雜誌、刊物或網頁,開始被異性吸引,有些甚至與異性嘗試拍拖,最終結婚,婚姻生活亦都很愉快。但失敗的例子也不少,因為要改變同性戀傾向其實絕不容易,就算能成功一般亦需要三至五年時間。
 
根據過往經驗以下五方面是關鍵的因素:

  1. 同性戀者的決心和堅持。
  2. 最好是同性別的輔助者,他/她的愛心、包容、極大的忍耐及持 續的幫助是很重要(由於需要至少三至五年時間,要有心理準備頭一、兩年沒有多大果效)。  
  3. 輔助者須深切了解同性戀者的心理和困擾,對同性戀有豐富的知識及掌握適當的認知行為治療技巧(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4. 除了一對一的輔導之外,同性群體對他們的接納和諒解亦十分重要。可參加一些過來人的支持守望小組(例如:新造的人協會的支持小組),一些前同性戀者可作為他們的榜樣及激勵,給予適當的幫助。  
  5. 信仰的動力及教會信徒彼此的代禱也是成功改變的關鍵因素。

輔導同性戀者經歷中的一些感想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6-38)
 
其實將這一段經文應用於同性戀者也很貼切,因為他們真的是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半年前我和幾位義工為決心改變性傾向的同性戀者開了一個名為「新造的人--同性戀初探工作坊」,小組的頭一次聚會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參加者都顯得非常緊張、退縮,登記完了立刻找一個角落或座位,與其他參加者保持距離,有些組員更沒有坐下,不安地踱來踱去,這情境令我想到主耶穌對困苦流離的群眾的一番感觸:「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這句話也同樣形容現時願意承擔、幫助同性戀者的缺乏,我盼望更多人能體會同性戀者的景況,加入幫助他們的行列,幫助同性戀者需要輔助者不少的心機,需要大量心力與時間,也需要隊工彼此鼓勵,否則若獨力承擔,很容易會灰心、疲乏,甚至放棄。
 
過去的日子,香港的教會整體而言,多只批評同性戀文化,指出同性戀行為是罪,是真理不容,對同性戀掙扎的人士卻缺少了一份接納與憐憫的心,缺少了實質關心與幫助,以致不少在同性戀上掙扎的信徒得不到適切的牧養。現在,是時候作出改善,讓他們經歷主耶穌的憐憫和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