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片的默示 ── 希望之路?

機師   |   電影研習小組組員
26/01/2010

說起賭博,由賽馬會「合法」經營的六合彩、賭馬及賭波,到親朋戚友的麻雀耍樂,甚或過大海賭場一博,香港人從來不愁沒有選擇。可是,要脫離十賭九輸的現實,得靠看賭片以嘗「贏大錢」的快感,其中王晶《賭》系電影,熟口熟面的主角賭桌上大勝的風光場面,最教港人津津樂道。

有別於港產片公式化的賭局,日產《賭博默示錄》(Kaiji)(下稱《賭》),以日式的誇張漫畫化演繹,藉著連串極度脫離現實的「賭命遊戲」,猶如online激鬥版的大學Social Game,刻劃被稱社會「人渣」的賭徒心態及種種人性的醜惡,暗示上流有產階級對低下社會的壓榨,以及時下被喚作「廢柴」的青年與上一代之間的矛盾。

「皇帝、市民與奴隸」生死牌!

《賭》改篇自福本伸行的暢銷漫畫,佐藤東彌導演,主角伊藤開司(藤原龍也飾)是典型日本的渾噩青年,抱著將百萬債項一筆勾銷的希望,與一班被稱為「人渣」的賭徒來到一艘「希望之船」,參與限時限量式的「包剪揼」遊戲,落敗的開司淪為「地下城市」苦工,打一世工還債,唯一逃脫的希望是自願踏上「勇者之路」,過關後還要再賭一鋪「皇帝、市民與奴隸」的生死牌。
 
最終「勝出」逃離「地下城市」的開司,除了還清百萬日元的冤枉債之外,仍是身無分文,還要繼續在可能更黑暗的現實社會掙扎求存,然而,「升呢」的開司已脫離「廢柴」行列。

Y世代是受保護還是被壓榨?

 《賭》片讓筆者想到近日有關香港青年的爭論,被標籤為好逸惡勞、一事無成的Y世代,到底是過份受保護、依賴,還是受位高權重的上一代壓制,以致苦無「發圍」機會?
 
《賭》片不時暗諷或直斥年青人欠獨立、只懂埋怨、貪享樂拒付出、急功近利、缺乏冒險精神與毅力等,這無疑是對日本年輕人的當頭棒喝,更值得香港新生代反省。然而,別忘記他們是在怎樣的社會環境「教養」成長!而「地下城市」的刻薄代幣制度、不合理的低薪、發薪日以搶錢價兜售啤酒、零食,引誘工人消費的手段,更是現實社會的寫照!
 
不過,最令筆者關注的是「出路」問題。醒覺後的開司毅然踏上「勇者之路」,但這條讓主角與眾工人向上爬的階梯,竟是一條連接兩幢摩天大廈的鋼索,「走鋼線」更成為娛樂大魚大肉的財團董事、上流賓客的真人騷!

今天,不管學歷高低也好,不少基層出身青年的「灰爆」心態,往往源於那看不見的出路。對於有勇氣為理想「落重注」、願意由「廢柴」變做發光發熱的青年,上一代位高權重之輩所制定的社會制度與環境,是扶他們一把的希望之路,還是通往難以翻身的絕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