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沉遇溺 —— 從《聖經》與十二步看「心癮」釋放

── 2010年「若沉遇溺」研討會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15/10/2010
摘要

不少人以為基督徒沒有癮好,但根據不少基督徒過來人的見證及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所發表的《香港基督徒沉溺行為調查2010》的資料顯示,基督徒並沒有因著信仰而自動有免疫力,百毒不侵。其實只要稍一不慎,信徒仍會花上不少時間流連於社交網站,又或是色情資訊。 要完全擺脫心癮,匿名酗酒者十二步(以下簡稱十二步)是一個廣泛流傳的方法,而作為信徒,也可以反覆思想經文,從中得到幫助。本文主要嘗試把十二步與《聖經》經文結合,從而讓信徒可以藉著神的話得到幫助。

引言

「身癮易除,心癮難戒」。有很多沉迷於不同事物或活動的成癮者,他們起初都不認為自己會身陷其中,大都相信自己的自制力不弱,定力過人,一旦下定決心,必然可以輕易抽身,瀟灑離場。可惜,現實往往不如人願。有不同調查或不少過來人均指出,要單靠一己之力戒掉對某事物或活動的依附,絕非易事。因為成癮的成因錯綜複雜,其過程亦是漸進的,需經過多年而形成。[1]一時間要當事人戒除,已相當困難,而即使當事人可以離開某種沉溺行為,他們「重拾舊愛」的機會率仍然相當高。[2]
 
基督徒不能免俗,《聖經》也從來沒有小看人的軟弱,很多經文都教導信徒要謹慎行事。若信徒希望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狀態,便要如《箴言》所言:「你要謹守你的心,勝過謹守一切」(箴四23上)。[3]根據東方傳統,心被視為身體的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思想,也是謹記教誨的所在:「父親教導我,對我說:『你的心要持守我的話』(箴四4),「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話,側耳聽我所說的。不可讓它們離開你的眼目,要謹記在你的心中。」(箴四20-21)。[4]所以謹守心,其實便是謹守智慧及神的話。而第4節的「持守」及第21節的「謹守」rm;v';,原文帶有保護,免受敵人入侵又或如監獄般把人或物拘留的意思。[5]因此,心是生命的泉源(箴四23下),把《聖經》的話「拘留」在人心中,保護它免受外來的壞思想沾染,才能讓人遠離惡事(箴四27) 。
 
不過,用心盛載神的話,持守一生並非易事。大衛一心歸向神(王上十一4),但卻因為貪戀拔示巴而干犯通姦及謀殺(撒下十一);所羅門謙卑在神面前求明辨的心好分別善惡,[6]但年老時因著戀慕外邦女子,在她們的誘惑下隨從別神(王上三10-12、十一4);亞瑪謝之子烏西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後來卻心高氣傲,擅自在壇上燒香(代下二十六1-3,16)。以上的《聖經》人物揭示出無論人如何敬畏神,亦會有隨心而行,犯錯的機會。這樣的認知或許教基督徒失望,但《聖經》從來沒有隱惡揚善,也沒有只作審判而沒有帶來希望。當信徒的生命出現問題時,神的說話仍會帶給信徒重整生命的方向及力量。
 
本文的目的,便是要結合《聖經》以及匿名酗酒者的十二個步驟(The Twelve Steps of Alcoholics Anonymous),[7]讓信徒看到縱然在人生當中,有時會對某事或某物心癮難除,難以自拔,信徒除了可以尋求於專業治療,也可以從《聖經》得著幫助。

  
匿名酗酒者的十二個步驟簡介:

匿名酗酒者的十二個步驟在輔導界中非常出名,它起源於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美國的酗酒問題愈來愈嚴重。[8]在此時期,比爾威爾遜(Bill Wilson)及鮑勃史密斯(Bob Smith)創辦了專門幫助酗酒者戒除酗酒問題的團契,匿名酗酒者(Alcoholics Anonymous,簡稱AA)便由此而來。其後他們與其他成員一起建立了一套十二個步驟的方案。[9]開始之時,這套方案主要是幫助基督徒,但漸漸地,它廣泛流傳到其他範疇,[10]甚至非信徒也會作出一些修訂後使用。[11]
 

十二個步驟如下:[12]

1.      我們承認我們對癮好無能為力,我們無法操控生活;
2.      開始相信一個比自己更大的權力可以恢復我們的明智;
3.      作出決定,把我們的意志和我們的生命交給我們所認識的神來照顧我們;
4.      以無所畏懼的精神檢視自己的道德生活;
5.      在神、自己和他人面前確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6.      作好準備,讓神消除我們性格上的弊端;
7.      謙卑地請求神除去我們的缺點;
8.      列出所有我們傷害過的人,並願意對他們作出補償;
9.      在不傷害他們或其他人的原則下,盡可能直接對這些人作出補償;
10.   繼續檢視自己的生命,一發現有過失時馬上承認;
11.   通過祈禱和默想,以改善我們對神的敏感度,祈禱認識神對我們的旨意及求神賜予我們實踐的能力;
12.   藉著以上步驟得到屬靈的領悟之後,我們嘗試把這訊息帶給其他成癮者,以及在我們所有的生活上實行這些原則。
正如上文提及,匿名酗酒者的十二個步驟不單只是針對酗酒問題,亦可運用在其他心癮方面。成癮者接受輔導之餘,也可以通過反覆練習十二步消除癮好,而作為信徒,更可以讓《聖經》的話轉化心靈。本文將會把十二步化簡為六個要訣,而每個要訣都配合適當的經文,所引用的經文或許不是原創者起初所運用的,但經文的意思卻是與十二步一致的。

戒除心癮第一要訣:承認及求助(十二步中第一、二步)

對於當事人來說,要發現自己有成癮問題,又或要承認自己有成癮問題是一個難題。[13]上網一族不認為自己不眠不休地瀏覽網頁有問題,打機愛好者不覺得沉迷遊戲機有問題,甚至有很多賭徒也不覺得終日流連投注站或賭場是個問題。成癮者大都把問題往外推,例如視賭如命的賭徒,他們即使到了要籌集賭本或者無力償還債務時,也不承認這是他們的錯。[14]總括來說,成癮者大都有自欺欺人的傾向。[15]
 
成癮者有推卸責任的傾向,所以在輔導過程中,惟有當事人願意承認及正視自己有問題,明白自己無能為力,需要向外求助時,才能使問題有得以解決的機會,開始得著真正的醫治。而作為信徒,除了可以在專業人士面前承認自己的問題,尋求他人的幫助,也可以仿傚《舊約》詩人在絕境當中,在神面前高聲疾呼,把自己的境況呈現在神面前,等候神的拯救。
 
在詩篇一一六,詩人提到死亡的繩索纏繞著他,陰間的痛苦抓住他(詩一一六3)。「死亡」與「陰間」平衡,根據當時以色列人的想法,人在此領域,便無法與神再有任何連繫。無人可以在死亡之地記念神,也沒有人在陰間稱謝神(詩六5)。詩人在這裡不是指到肉身衰敗,而是感覺自己處於絕望及無助的光景,[16]因為他遭遇極大的患難和愁苦(詩一一六3)。
 
惟有當人自覺無法控制生命,在絕望之境時,他才會切切地向神發出呼求的聲音:「耶和華啊!求你拯救我」(詩一一六4)。成癮者除了要承認單憑己力無法解決問題,也要深信一個比自己更大的權力:神可以處理我的問題,幫助我破除自己改變不了的習慣,讓我有能力重整我生活,不必再被使我成癮的人或物操縱。

 

戒除心癮第二要訣:認識及信任(十二步中第三步)

成癮者要作出決定,把自己的意志和生命交給神照顧。其實不單是成癮者,信徒把生命交給神是理所當然的:「你要全心、全性、全(力)意愛(耶和華)主你的神」(申六5;太二十二37)。[17]這句的意思便是要人盡上所有及一生愛神。[18]從《舊約》到《新約》,這一句話對信徒而言都是耳熟能詳。但要把生命全然交託,對於一般信徒已非易事,更遑論心癮難除的信徒。他們可能不相信神會幫助他們,又或者心存內疚,又或者只停留在責備自己沒有信心的狀態,而無法把生命擺上。
 
人有時會對神,又或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要改變此種心態,除了祈禱,也可以透過《聖經》或他人的生命認識神。當人在《聖經》及生活中愈了解神及體會神的性情,人自然會對神愈來愈信任。認識神的途徑有很多,有人偏向理性思考,自然比較多從神學或通過理性分析明白神;有人比較感性,喜歡從生活當中細察神的作為。無論是哪種形式,只要是按著《聖經》的真理認識神便行。
 
《聖經》當中有神向人訴說自己的品性(出三十四6-7),也記載了人對神的認知:耶和華是美善的(詩一零六1、一零七1)、是公義的(詩一一一3)、是行奇事的(詩一一一2),以及是有恩典有憐憫的(詩一一一4)。有詩人表達出對神的全然依靠,因為他深信神必幫助他(詩一二一1-2),不單因為神是創造天地,是最大的(詩一二一2),也因為祂大有能力,從來沒有「失職」的一刻(詩一二一3-4)。祂仿如一個超級「保鏢」,終日不眠不休地保護與祂立約的子民(詩一二一3-4)。祂的「保護」包括看顧、持守、引領及拯救。[19]在這裡,詩人理性地指出,創造天地的主必然不教祂的子民失望。
除了從理性上認識神,《詩篇》也有提到人如何實質地經歷神的拯救。雖然以色列人不斷抱怨神,神仍在他們面前行了分紅海的神蹟,帶領他們出埃及(詩一零六7-10)。當以色列人和外族人混居雜處,學習他們的風俗習慣,以及事奉外族人的偶像(詩一零六34-39)時,神雖然藉著外邦人的手壓迫他們(詩一零六40-42),最後還是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他們(詩一零六43)。神回心轉意,不單單因為神遵守自己與以色列所立的約,也因著祂有豐盛的慈愛(詩一零六45)。縱然以色列人犯罪,祂亦不忍心對他們的哀叫無動於衷(詩一零六44)。
 
或許現今信徒未必人人都如當初的以色列人一樣,經歷過神分紅海的神蹟。但是當他們回顧自己的生活時,或多或少感受過神的祝福及保守。當生命出現失衡時,可以回想自己或他人過往的生活片段,從當中的點滴回顧神的恩典,以致可以再一次成為他們信靠神,把生命全然交出的動力。有些信徒對神拯救他人深信不疑,但可能出於愧疚,未能確信神拯救自己。但事實上,縱然有錯失,也不需要如此。在《詩篇》第六篇,當詩人尋求神拯救時,他先與神「講數」,求神不要在烈怒中責備他,也不要在氣忿中管教他(詩六1),他自知軟弱,只求神恩待他、醫治他、拯救他(詩六2)。

戒除心癮第三要訣:檢視生命(十二步中第四、五、六、七、十步)

當成癮者相信偉大的神可以改變他們的生命,而他們亦願意把生命交出,他們還須要不斷地檢視自己的生命。檢視生命需要極大的勇氣,人很怕面對自己的陰暗面,更何況要在神、自己和他人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況且,在承認自己有錯誤之餘,更要不斷地察驗自己的心懷意念,這更是一件困難的任務。不過,成癮者為了不再重蹈覆轍,的確須要時刻保持醒覺。
 
經常自省不是容易的事情。可喜的是,信徒在此過程中,除了可從專業人士及過來人身上得著幫助,也可以如《詩篇一三九》的作者一樣,求神鑒察自己,知道自己的心思;求神試驗自己,知道自己的意念,看看自己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詩一三九23-24上)。這樣做的目的並非教人不斷地責備自己,而是要引導人走永恆的道路(詩一三九24下)。
 
求神幫助自己檢視生命比一般的認知治療法(Cognitive Therapy)更好,來得更徹底。[20]認知治療法認為只要糾正成癮者一些錯誤的觀念和心態,便可以幫助成癮者戒掉癮好,例如向一個賭徒分析賭場才是最終的大贏家,講述無數賭徒家破人亡的過案,他們便能戒賭。可惜的是,有不少賭徒仍然頑固地堅信自己有贏錢的能力及技巧,也有贏錢的運氣。[21]
 
成癮的原因其實相當複雜,有生理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家庭成長因素、行為問題因素或各式各樣不知名的因素等。[22]不同人對成癮的因由都有不同的見解。曾有一位牧者指出「成癮是未解決的疼痛所留下來的遺產」(Addiction is the Legacy of Unaddressed Pain)。[23]痛苦難以處理,人亦有天生追求快樂的本能,當人希望藉著「愉快」的事情處理痛苦情緒時,這些「愉快」的事情往往使人上癮。[24]就如不少人一賭再賭,有的是因為厭倦單調的生活,愛上了賭博帶來那種興奮及刺激的感覺;有的是為了追求成就感;有的是出於貪念,希望可「以小博大」,有的卻是為了逃避現實。[25]
 
所以,雖然大家都難以自控地做同一件事,但背後的成因各有不同,唯有求神幫助自己認真地檢視生命,發掘讓自己成癮的因由,謙卑地向神禱告,求祂對症下藥,才有可能治本。

戒除心癮第四要訣:彌補過失(十二步中第八、九步)

很多調查沉溺行為的問卷,都有一項詢問答卷人有沒有因著上網……等行為而對他人說謊,又或是影響與他人的關係。因為大多數成癮者都有自欺欺人的傾向,所以這條問題正正針對此一方面。人是群居的生物,成癮者本身要承擔後果之餘,他身邊的人,特別是親人也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有不少真實過案都點出成癮人士除了傷害自己,亦對他人帶來傷害。一個上網成痴的未婚成年人可能只愛在家上網,無心出外工作,他的一切用度,都需要父母支付。[26]而一個色情成癮的丈夫,直接受害的往往是他的妻子。妻子大多數被物化,失去了自尊及愛情。她們縱然不願意,也可能要跟著已經上癮的丈夫觀看色情資訊或表演,[27]甚至要模仿色情影片中的情節。[28]有賭癮的母親,原本只打算玩數分鐘老虎機,最後禁不住玩了三小時,完全忽略了那被她獨留在車廂內的嬰兒。[29]一個債務纍纍的父親,他所欠下的債務,需要由配偶代還;有時,連孩子也遭受傷害,要加入代父還債的行列,甚至有子女因而患上精神病。[30]
 
當成癮者發現自己的問題,希望改變的同時,內疚的情緒也伴隨而來。要當事人及被當事人傷害過的親友得到真正的釋放,當事人對他人認錯和道歉是很重要的一步。對於信徒,這更是無可避免的一步。向傷害過的人道歉,比在祭壇上獻供物,是神更想見到的事(太五23-26)。耶穌提到「所以你在祭壇上獻供物的時候,如果在那裡想起你的弟兄對你不滿,就當在壇前放下供物,先去與弟兄和好,然後才來獻你的供物。趁著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的時候,要趕快與他和解,免得他抓你去見法官,法官把你交給獄警,關在監裡。我實在告訴你,除非你還清最後一分錢,否則決不能從那裡出來」。祂所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友好關係的重要性,不要把惡劣的關係置之不理。[31]詩篇一三三也強調「弟兄和睦共處,是多麼的美,多麼的善」。
 
不過,即使當事人願意悔改及道歉,受害人有可能還未走出傷害所帶來的痛苦,稍一接觸當初的人或物,都會喚起受害人慘痛的回憶。在此情況下,當事人還是不要急於補償他人,就如十二步中第八步指出,當事人盡可能直接向受害人作出補償,卻要在不傷害他們或其他人的原則下進行。

戒除心癮第五要訣:與神親近(十二步中第十一步)

縱觀上文,有很多要訣都指向成癮者須要祈求神介入他們的生命。因此成癮者亦須要通過祈禱和默想,改善他們對神的敏感度,祈禱認識神對他們的旨意及求神賜予他們實踐的能力。
 
對於基督徒來說,默想《聖經》是最為熟悉的靈修模式。事實上,這亦是保守心的最好方法(箴四4上)。信徒把神的話藏在心裡,便知道甚麼事情合宜,甚麼事情不合宜,這樣便可以避免得罪神(詩一一九11)。另外,引言曾提到保守心的重要性:「你要謹守你的心,勝過謹守一切,因為生命的泉源由此而出。」(箴四23)
 
信徒可以透過把神的話藏在心裡反覆思想,建立正確的形象以及明白神的旨意,使信徒逐漸離開癮好。認識自己在神國持有獨特的身份非常重要,無論人如何微小,神仍賜給人尊貴的身份:「是蒙揀選的族類,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民,是屬神的子民。」(彼前二9上)、「你使他比天使低微一點,卻賜給他榮耀尊貴作冠冕。」(詩八5)。
 
神賜人尊貴的身份,為的是要叫信徒「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後二9下)。無論是出於自卑,又或是感到生命無聊而沉溺某一些癮好,若然信徒可以在神面前尋找到自己當行的路,完成神交託給他的使命,他會發現生命充滿意義,世上還有事情讓他感到真正的滿足。

戒除心癮第六要訣:助己助人(十二步中第十二步)

信徒可以與神保持溝通,故之然是好事。但當自己被神完全改變後,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助其他成癮者,也是有意義的事情。基本上,十二步本身的設計便不是要成癮者獨自面對問題,是要在一個群體中經歷醫治。
 
一直以來,「支持小組」都對幫助成癮者走出癮好有很大的成效。[32]Thomasina Jo Borkman指出「支持小組」的最大效用在於提供一種經驗學習,這種經驗學習包括新組員可以向舊組員(成功戒癮者)表達困難的地方,亦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成功之道。從舊組員身上所學習而來的心得及經驗並非單純是一套學術理論,或由課堂或書本上得來的知識,而是一種實際的經驗,從彼此分享中所獲得。[33]
 
支持小組的好處亦在於大家有共同的目的及關心的話題,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容易凝聚互相支持的力量。[34]「共同」是一個很重要的辭彙,成癮原因雖各有不同,但大家所面對的掙扎、情緒上的波動卻有很多共同之處。身為過來人的舊組員比較容易明白新組員的難處以及體諒他們在斷癮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而舊組員的成功也能成為新組員的動力。
 
十二步著重神的參與幫助,所以,當舊組員與新組員分享時,不單只向新組員提供一套方法,亦分享在信仰生命中如何經歷神的醫治。其實,當過來人依靠神戒斷癮好,大都有心希望在他人面前見證神的作為,就如詩篇一一六篇的作者,當他祈求神,經歷過神的醫治後,他認為答謝神厚恩最好的方法,便是獻上「感恩的祭」、「稱揚耶和華的名」(詩一一六12-13,17)。過來人即使無勇氣在眾人面前公開作見證,但當遇到與癮好糾纏的人士,仍可私下扶他們一把。
 

結語

無論是甚麼癮好,都免不了讓人花上大量的時間、心力、金錢,有時甚至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信徒的注意力亦會從神身上轉移到只滿足自己的喜好及需要,拉遠人與神之間的距離。
 
信徒與神之間應該沒有任何障礙,沒有任何事或人能取代神的位置,「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二十3-5;參申四15-19)便是這個意思。雖然這句說話的寫作背景是針對當時的外邦神祇,就是那些人手所造的假神偶像,但今時今日,信徒所面對的假神偶像,可能就是那些佔據了神的位置的人或物,包括信徒的自我中心,視自己為神,只滿足自己的需要。[35]
 
如果信徒在不知不覺間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到了一個沉迷,甚至失控的地步,信徒只要誠心向神呼求,願意把自己的問題帶到神面前,神必定眷顧垂聽。過去,不少詩篇的作者見證了神是一位有恩典、有公義、滿有憐憫的神(詩一一六)。而十二步之所以成功及廣泛地流傳,亦因為有很多成功的例子。[36]這都表示心癮雖然難除,但只要常存盼望,總有脫離的一天。


 

[1]Linda Berman and Mary Ellen Siegel, Behind the 8 Ball: A Recovery Guide to the Families of Gamblers (Lincoln, Nebraska: Authors Choice Press, 1998), 39-40.
[2]同上,40;鄭健偉,《沉溺行為與治療》(香港:生命頌浸信會‧出路社會服務,2005年),20;Rex M. Rogers, Gambling: Don’t Bet on it (Grand Rapids, Michigan: Kregel, 2005), 117。
[3]除非特別指明,本文《聖經》引自《新譯本》。
[4]參Richard J. Clifford, Proverbs (Louisville, Kentuc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1999), 65。
[5]Bruce K. Waltke, The Book of Proverbs,Chapters 1-15,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chigan: Wm B. Eerdmans, 2004), 298.
[6]《和合本》和《新譯本》的經文為「辨別是非」,「分別善惡」為原文直譯。
[7]雖然十二步的創辦人有基督信仰背景,但本文的目的並不是要追溯他們每一步背後的經文,純然希望信徒若然接觸到十二步,每一步都有協助他們反思的經文。
[8] Walter B. Clark and Michael E. Hilton eds., Alcohol in America: Drinking Practices and Problem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1), 8.
[10]如處理濫藥問題的Narcotics Anonymous團契。http://www.na12.org/index.php/en/12-steps.html。
[11]如處理關係成癮的CoDa World Fellowship組織。http://www.coda.org/tools4recovery/12-steps.php。另參Elizabeth Connell Henderson, Understand Addiction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0), 132。
[12]原文見http://www.aa.org/en_pdfs/smf-121_en.pdf。翻譯部份亦參考了莫陳詠恩博士在研討會上有關〈家人12步〉的筆記。參The Twelve Steps of Alcoholics Anonymous. Interpreted by the Hazelden Foundation (Center City, Minnesota: Hazelden Foundation, 1993).
[13]潘蜜拉‧保羅著,李建國譯:《色情消費啟示錄》(台北:時報出版,2006年),頁235-236。
[14]參保羅‧貝靈格著,廣梅芳譯:《慾望之心》(台北:張老師,2002年),136。
[15]Henderson, Understand Addiction, 2.
[16]James L. Mays, Psalms. Interpretation (Louisville, Kentucky: John Knox, 1994), 370.
[17]括號內的字出於《申命記》。
[18]參R. T. France, The Gospel of Matthew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2007), 845-846。
[19]Mays, Psalms, 390-391.
[20]Robert L. Leahy, Cognitive Theraphy Techniques: a Practitioner’s Guide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03), 1-2.
[21]梁國香,周兆鎏著:《賭博:前因、後果、處理》(香港:三聯,2005年),頁104。
[22]Henderson, Understand Addiction, 2.
[23]David Eckman, Sex, Food & God: Breaking Free from Temptations, Compulsions, & Addictions (Eugene, Oregon: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 2006), 26.
[24]同上,頁27-28。
[25]梁國香,周兆鎏著:《賭博:前因、後果、處理》,頁18-23。
[26]〈台宅男手握情色光盤赤身陳尸家中七日 父母未察覺〉, 2010年6月29日。《人民網》http://tw.people.com.cn/BIG5/159298/11999419.htmlz。
[27]潘蜜拉‧保羅著,李建國譯,《色情消費啟示錄》(台北:時報出版,2006年),頁220,232,233。
[28]同上,頁231。
[29]梁國香,周兆鎏著:《賭博:前因、後果、處理》,頁93。
[30]同上。
[31]France, The Gospel of Matthew, 203.
[32]Stephen A. Maisto, Mark Galizio & Gerard J. Connors, Drug Use and Abuse (Belmont, California: Thomson Wadsworth, 2008), 366.
[33]參李焯仁、馮嘉寶編著,《家有賭徒,如何是好》,頁100;Thomasina Jo Borkman, Understanding Self-Help/Mutual Aid: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the Commons (Piscataway,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9), 15-16.
[34]參同上。
[35]參James K. Bruckner, Exodus. New International Biblical Commentary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2008),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