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廣告對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影響
燭光網絡 11期 (p.2)
引言
近期報刊上出現淫穢性及不雅的內容及廣告的數量不斷上升,大部份家長表示震驚。今天香港色情氾濫成災,其嚴重程度是史無前例,甚至與性觀念開放的西方國家相比,更過之而無不及。就以美國暢銷的Los Angeles Times及San Diego Tribune相比,香港報刊的惡劣情況便更顯明。基於這類刊物垂手可得,我們的兒童及青少年正日以繼夜地被這些訊息所轟炸。如此文化會為未來的十或二十年培育出何等樣的成年人口。這正正是一個以出版自由為藉口來毒害我們下一代的典型例子。
持繼閱讀有關性交易的刊物對心理發展的影響
艾力遜(Erik Erikson),一位在兒童及青少年發展方面著名的心理學家,將個人的成長,假設分為五個階段,其中包括學校期及青春期。孩童在學校期將全部的精力來建立控制權及發展生存技能,玩耍的重要性相對地減弱。他們形成勤勉或自卑的性格取決於這期間所得的經驗。青春期是指介乎12至18歲的青少年,在進入成人初期前,他們透過的觀察、摸索所處身的文化及社群,藉綜合各樣的經驗去建立自我的角色和身份。
報刊上有增無減地發放有關性交昜的資訊,對學校期及青春期兩階段的心理發展影響至為深遠。根據艾力遜的理論,正常成長的小學生會發展出處事、社交及掌握學術的能力。但慣常閱讀有關性交易內容的兒童發展會出現短路,他們花上大量的精力去閱讀那些露骨的內容,腦袋中充滿對三級廣告的幻想。學校的表現、個人嗜好、課外活動及社交能力的發展將嚴重地受到阻礙。
長期閱讀、思索有關性的事情,對青少年日後的成長及自我的塑造帶來沉重的影響。他們在自我形象、自豪感及對罪惡的價值觀下降或模糊,認為可利用女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若我們成人還容讓此等淫穢性及不雅的內容及廣告不斷上升,則讓我們的下一代陷在萬劫不復的境地。
不斷接觸有關性交易訊息,令兒童及青少年出現過早的性行為,甚或作出賣淫的勾當。在新約聖經中的雅各書第一章十五節「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清楚描寫出那些以色情掛帥並加以包裝的刊物就正是私慾所懷的胎,最終會帶來死亡。
一句古老的諺語說:「謊言說上一百次,便成真理」,我恐怕這正是我們年青一代的寫照。由於長久的接觸而引發的好奇心,會驅使孩子們參予性交易的活動,性濫交更導致各種疾病危害他們的健康。
對女性的形象及其與異性關係上的衝擊
最令人擔憂的是將女性非人格化。那些淫穢性的廣告傳遞著一個以女性作為商品,可以用金錢或權力換取的訊息。這種觀念使不少罪行隨之應運而生,我們記憶猶新的有二次大戰期間日軍的慰安婦及在集中營被屠殺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有人可能不能理解何以人類會作出如此暴行,但透過一連串對當時軍人的訪問,証據顯示他們是被命令將那些受害者非人格化,只視作物件看待。雖然沒有真憑實據証明那些淫穢性的廣告直接導至強暴或謀殺等暴行,但可能間接鼓勵暴力虐待、性侵犯或發展成日後心理上的困擾或異常行為。
缺乏承諾的性關係令人與將來的伴侶關係受到威脅。形成青少年的觀念認為女性只是用來滿足性慾及幻想而已,完全漠視對方的感受與利益、缺乏浪漫及導致失敗的婚姻關係。這種近乎自戀的心態是發展健康、施予關係的一大障礙。
再者,此類淫穢性廣告為達到販賣性的目的,以大量猥褻的圖片及文字渲染不正確的性行為,宣揚不實際及錯誤的期望;鼓勵讀者追求即時的興奮。扼殺下一代學習等待這項美德的機會,及至長大成熟後才獲得的喜悅。沉溺於色情刊物會使人日後與其伴侶在性方面產生種種問題。
父母錦囊
- 以身作則
對你慣常閱讀的報刊作出檢查,確保沒有淫穢性內容或廣告能登堂入室。身體力行勝過千言萬語。 - 主動出擊
以開放的態度,與孩子談論有關性的話題,主動掌握他們得到性知識的途徑,以免他們從報刊中接收錯誤的訊息。 - 愛與關懷
透過你對孩子的愛心與關懷,滿足他們對親暱關係的需求。若他們不能在情感方面得到滿足,可能會以性關係來取代。 - 陳明利害
強調拒絕婚前性行為的重要性,清楚解釋兩者的利害關係,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 - 交流心得
與其他有同齡子女的父母多作交流,組成支援網絡。
結語
在色情刊物日益氾濫的香港,我們確實沒有為我們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有效的保護。那些缺乏約束,不斷擴張地出現在各報刊中之淫穢性廣告,我們應視為洪水猛獸,以免對我們的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做成傷害。若現時情況持續,社會對道德的價值觀日漸下降,兩性關係及婚姻素質將惡化。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家庭體制,勢必隨兩性關係的緊張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