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網聞、罔聞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08/08/2016

我們習慣使用手機瀏覽訊息,很多人早已漸漸地懶得拿起報紙來看新聞。甚至有新聞系講師分享到他任教的學生中,很多都不想拿起報紙,因為油墨「污糟」,看了要洗手…… 但大家在網上看新聞,原來也不是透過新聞媒體的網站,而多在社交媒體的朋友所分享的新聞堆中,找比較吸引的來看。

根據早前英國牛津大學轄下的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對全球26個國家約5萬人進行研究後所發表的報告指出,有51%受訪者透過社交平台獲取網上新聞,遠高於透過傳媒網站。其中,fb在網絡新聞地位上佔有主導地位,有44%受訪者以fb作為新聞來源,遠遠拋離YouTube的19%和Twitter的10%。

這個情況引起了幾個關注點。第一,網民吸收資訊不夠廣。我們知道fb會透過演算法,為我們選取我們比較喜歡的資訊及友人的newsfeed 來餵我們,如我們只在fb中看新聞,所看到的就只會是我們喜歡看或相近立場的資訊。而對於我們不同立場,或社會比較少人關注的新聞或議題,當沒有人主動在fb傳閱,我們又不到新聞網站去閱讀新聞的話,我們根本不會知道。那麼,久而久之,我們可能會與社會不同的意見者築起了圍牆,而且與世界發生的事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第二,營運新聞媒體的資金問題。社交媒體成為我們接觸新聞的平台,廣告收入當然不會落入新聞媒體手中,成為長期義工實在也會影響到新聞媒體的營連收入及新聞質素。根據該報告指,願意付費閱讀網絡新聞仍不普遍(排名最高的挪威,才只佔27%)。人們不大主動到新聞網站看新聞,新聞媒體能夠賺的廣告費自然不多,要養活一班新聞工作者及相關的同事,可想而知有多困難。如要花費巨大做深度調查及報道,也可謂難上加難。

第三,新聞的準確度。現在的網絡新聞,不少的是追著即時新聞,以往經過記者採訪、寫稿、修訂、上交編輯或專人審閱及校對才能印刷出街,數小時的過程,現時要變為幾分鐘,因為即時聞就是要快,眼見行家出了稿,手上未經查證的資料都要「出住先」。沒有了多層的校對,其準確度一定會有所影響。

或許,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們看新聞是為了消遣、娛樂,還是想知道社會和世界事件的真相?要是提供娛樂的話,現時充滿趣味的短片新聞,也許已夠吸睛、已夠juicy,能夠令我們click進去食住花生看和繼續share。但如果論及對事情、人物及議題的理解、事件的背景,並作出深度調查及報道,即時新聞一定應付不了。

萬事皆有定律的。製作產品,質素一定會與時間及金錢掛鈎:時間要快,又不付出金錢,其質素一定不會好。新聞也是一樣,想要看有深度的新聞,能擴闊你的知識,你會願意花金錢看付費新聞,並耐心等候具質素的報道出爐嗎?

 

 

  1. 44%人看新聞靠Facebook 傳媒業臨危

 

關注範疇: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