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向淺中醫

陳偉洪   |   過去八年,整家往返三地,搬家七次。由市區搬到長洲,從香港移居到德國,回港後再到台灣。經歷由社工成為神學生,畢業後,曾嘗過作宣教士的辛酸,體會過牧養教會的苦樂,現在又以學生的身份暫居於台灣。客旅人生大概莫過如此,作為寄居者就只能聽從上主的帶領。
14/12/2021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地區:台灣

年紀漸長,身體毛病愈多,是難免的。筆者來台灣後,生活較有規律。堅持每天做運動,多注重飲食,體重亦下降不少。但仍有一些小毛病相繼出現,需要求醫跟進一下。

最初,筆者是感到左眼看東西有點模糊,以為是眼鏡度數不足(或老花),故先到眼鏡店驗眼(藉口配了一副新的眼鏡)。豈料換了新眼鏡,情況並沒有好轉,再留心自己所看的景像,原來並不是模糊,而是影像有分離(重影)的狀況,要到眼科專科才可以處理。以香港的經驗,可能要先到「街症」就診,然後要由普通科醫生轉介至専科門診。而眼科門診新症的輪候時間,按醫管局的資料,非緊急的個案,最長輪候時間大概63至147星期,[1] 即大概是一年多至近三年不等。若不想等候,就只能自費到私家醫院就醫。按筆者自身的評估,眼疾可能跟之前的甲狀腺問題有關,稍作計算,若有幸能輪候到眼科,之後再轉到內科,又可能需要等上29至90星期不等。[2] 整個求醫的過程,可能需要花上數年的時間,才可以得到初步的跟進。

台灣的醫療技術不一定是名列世界前茅,但它醫療的普及化及關顧全民健康,卻可算是全面周到(當然,南、北部及城市與鄉郊之間,仍有所分別)。筆者留居台灣半年後,就合資格申請健保卡,[3] 每月繳交合理(也可算是便宜)的保費,就能享用公營的醫療服務及大部份私營的診所服務(包括牙科、中醫、物理治療)。

就是次筆者求診的經驗,在沒有預約下親自到醫院掛號(院內已設有不同的專科門診)。登記眼科,等候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見醫生,初步確診為甲狀腺的病變,隨即被安排下週進行「磁力共振」及回診,看看眼球肌肉的狀況。回診當天,眼科醫生隨即轉介至內科(並由醫生直接約期),安排於再下一週就診。整個求醫、轉介過程,大概在一個月內進行,並讓病人得到適切的跟進及治療。

就是月與年的分別,反映出政府對其市民的責任與承擔。

「病向淺中醫」並不是甚麼大道理。所指的是在問題出現之初,能及早處理,就能避免釀成更嚴重的後果。忽視或不太注重市民的健康,其惡果就是換來更沉重的醫療(重症)負擔。醫療健康如是,其實教育、治安、扶貧、環保……亦是。防患於未然,不讓情況惡化而盡早介入,不僅是人之常情,更是對民眾有承擔的政府應有的責任。

患病可以求醫,但社會(世界)患了重病又可向誰求助?

俗語說:「求人不如求己。」減少患病的機會,就從鍛鍊自己的身體做起;減輕社會的冷漠及不公平,就以自己待人接物及更新改變過去的價值觀念開始。顧及別人的需要、每天溫柔地對待朋友/家人、關心社會上的弱勢、保持良善、堅持為所處身的地方(香港)加油………也許,不一定有即時的果效,但至少令自己不被濁流所污染,不讓黑暗所蒙蔽,不因限制而變得冷漠。

保持身體及心靈健康,避免受病毒或悲觀所感染。祝願患病的人及社會,不用輪候或等待太久,就能得到適切的治療及痊癒。


[1] 〈眼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醫院管理局,網站: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214197&Lang=CHIB5&Parent_ID=10053(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2月13日)。

[2] 同上。

[3] 〈如何申辦健保卡〉,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C9ADD84BE6B7C7C0&topn=5FE8C9FEAE863B46(最後參閱日期:2021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