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生活裡的小確幸

劉麗梅   |   作者為香港人,畢業於建道神學院,在香港牧會五年後嫁到台灣,現居台灣並在中華福音神學院進修教牧學博士,在台灣宣道會作義務傳道,主要協助教會和宣道差會開荒植堂及服侍在台港人。
04/04/2023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地區:台灣

來台灣生活了差不多半年,很多時都會感受到台灣人熱情友善的一面。上個月底,筆者感染了新冠肺炎,並有長新冠的後遺症。因為沒有健保,筆者在台看醫生是需要自費(即用非國民的醫療價錢付款看症)。對於筆者來説,雖然不是超級昂貴的費用,不過也算是價格很高。

然而,當筆者每次看完醫生後,醫生知道筆者是自費的時候,總會問一下:「你是香港人啊?你是自費藥費的話,你經濟還可以嗎?要不要只開五天的藥給你?希望你早點康復!」

筆者覺得生病已經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要付上價格很高的醫療費用,更是令筆者有點裹足不前的感受。台灣的人情味在於對人有情,而非只看見物質或金錢的價值。這一點讓筆者在不愉快的經歷中感受到一點喜樂,也是一種小確幸!

這亦令筆者想起《聖經》常常教導我們要時常喜樂,然而世界上很多的事情,包括:生老病死、憂愁和壓力等,都會令我們不能夠常常喜樂。在實際的處境下,基督徒是會有壓力、有憂愁、有眼淚、有經濟和生活上的困難的,試問還能常常喜樂嗎?還是基督徒具備「阿Q精神」呢?我們會否質疑《聖經》的教導在實際環境中不能夠實行和應用呢?基督徒的內心角力又可如何克服呢?到底,這是天父世界,充滿了喜樂、美善與真理?還是,這世界到處充滿著困難、謊言與墮落呢?在這樣的張力中,我們如何能在信仰中找到方向,並且努力繼續前行呢?

的確,要面對日常生活中種種苦難與重擔,要活出喜樂,並非容易的事,這也是基督徒在彎曲悖謬、不喜樂的世代中要面對的挑戰。筆者在想其實人生總是有不完美、人生總會有苦難,但卻是有盼望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喜樂不是情緒上的快樂,也並非一時三刻痛苦的感受,而是一種因信靠天父而有的認定,這就是信仰的弔詭性。即是在苦難之中,「似乎是死了,卻是活著;似乎受懲罰,卻沒有被處死;似乎憂愁,卻常有喜樂;似乎貧窮,卻使許多人富足;似乎一無所有,卻樣樣都有。」(林後六9-10《和修本》)

筆者相信,基督徒的喜樂,並不是因為他倖免於難,其實許多基督徒一直要背負著極大的壓力、憂愁和重擔,基督徒也要面對經濟的困難、生老病死,那基督徒的希望何在?

就是即使在黑暗的罪惡世界之中,仍見到少數人的善。譬如在家庭中仍有支持你、愛你的伴侶,在艱難的工作環境中仍有明白你、為你祈禱的同伴等,在社會中仍有一些關心你的經濟困難過於他們賺大錢的好醫生。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絕望中,好像沒有神蹟,但其實你是可以讓神蹟發生,就是活出簡單的善,為失望的人帶來希望,這就是最大的神蹟,這也是信仰的弔詭性。筆者也是在家庭中、主內的小組團契中、在台灣沒有健保下看醫生時,一直都經歷著這樣的善和這樣的神蹟。

無可否定,放眼當下的環境,確實有許多叫人感到灰心、無力,甚或絕望的事情。如何在不喜樂的現實中,仍能有「喜樂」呢?也許,我們需要培養「不喜樂中的喜樂」的堅持與韌性,也就是要有信仰弔詭性的智慧。這種「喜樂」,並非建基於外在的環境,也不是主觀的自我安慰,而是在於因著信仰的盼望和弔詭性而獲得的。在彼得前書第一章說:「雖然你們必須在百般試煉中暫時憂愁,你們要為此喜樂 ,使你們的信心既被考驗,就比那被火試煉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彼前一6-7上)使徒彼得沒有否認現實中的「憂愁」和「考驗」,但他提醒我們,在看得見的現實外,仍有「看不見」的主耶穌,仰望主耶穌的榮光,轉化為成持定今生的微光,學習尋找和活出簡單的善,這也是現代人說的「小確幸」。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並要從經驗中活出常常喜樂的真實。人生是一條不易走的路,但仍要記得我們的主耶穌是真實的,我們的信仰也是真實的,我們的盼望也是很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