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分享立界線
谷歌車輛拍攝街景時,意外從Wi-Fi截取600GB網絡資訊[1],資訊雖零碎,卻足以惹起個人資訊外洩的疑慮;Facebook兩次的保安漏洞,前者為俄黑客盜取150萬帳號[2],後者為Facebook用戶的即時聊天及私人對話內容洩漏[3]。網絡私隱問題連珠爆發。
虛擬的網絡世界拆解後只剩下1和0;但卻又異常真實。你所輸入的每句說話,所上載的每幅照片,所拍下的每個影像都曾於真實世界存在過。很多時我們在私人空間(你的房間)進入公共的網絡世界。跳離肉身,一心暗忖窺探這個世界,享受獨個在資訊公路上高速而自由的奔馳,然而卻不為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可被其他人監控著。這種化身隱者的幻覺令人容易鬆懈,誤以為瀏覽了什麼網站,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行動也不會被發覺,更遑論負責任。事實上,網絡供應商、警察、甚至是電腦硬盤存檔也能夠揭露你的芳蹤。從網上恐嚇炸特首官邸案、網絡欺凌事件、甚至是Youtube飛車黨短片和吉野家強姦短片案等的犯案者身上,均顯示出網絡匿名的幻覺仍然殘留在他們的腦中,揮之不去。要知道,網絡世界不再虛擬,每一「click」都留下「一塊cookie」(瀏覽記錄)。
不想別人知道自己的行蹤?很難。奉勸各位: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若害怕在網絡曝光,你當然可以選擇不上網,可是,身處光速資訊的年代,追求多、快、好、省,網絡世界擁有大量資訊,要避開網絡世界並不簡單,很容易被網絡資訊邊緣化,結果只不過是「斬腳指、避沙虫」。因為網絡世界正是一個新的社會形式,幾乎人人都企圖在網絡上親手建構一個網絡自我。
我們正正需要留意,建立網絡的自我其中所牽涉的個人私隱。由於網絡世界幾乎是被網絡專家(網絡供應商或黑客也好)所管控著,處理私人資料或私下對話必須謹慎,好比在櫃員機提款要遮遮掩掩一樣,好好保護個人私隱。要小心完全不認識的網絡使用者;好比小心陌生人一樣。盡量減少於網絡公開各樣密碼、聯絡方法和證件號碼等,免得被不法之徒利用。其次要調較各樣的網絡安全性,亦避免點擊網頁廣告或不知名的對話框框(較大機會附有病毒)。另外也要注意上載的照片是否也涉及他人的私隱,你喜歡將自己的生活照、甚或古靈精怪的照片公開,不等於你的朋友也喜歡。
F-Secure的調查指出三成五社交網用家後悔留錯言,筆者身邊亦發生因「tag相」而與友人吵鬧的事件。社交網上的溝通模式並非線性,而是一種廣闊的網絡。發表一句評語,或一幅照片,已同時間向所有朋友(甚至你朋友的朋友)分享,好爽!剎那間彷彿全世界焦點在自己身上一樣!然而這種缺乏「血肉」(語氣和表情等)的表達下,每個人不單要謹慎言行,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倘若資訊涉及友人時,更要負責任地捍衛友人的私隱、尊重他人的意願,你的分享,可能被其他人視為出賣。
在沒有做出一些令自己後悔的事;沒有被朋友找晦氣、甚或反目之前,奉勸各位應該先為分享立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