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記電視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6/01/2016
專欄:傳媒文化推介

傳媒教育學者David Buckingham 十多年前曾經做過一項研究,探討現世代的年青人是否關心時事。因為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報章銷量下跌,看電視的觀眾亦減少了。有很多人認為年青人不理世事,只會沉溺在打機及聽音樂之中。
 
但研究結果帶來震撼,調查顯示雖然年青人喜愛在網上打機及找尋娛樂,但不等於他們不關心時事,只是傳統的紙媒及正襟危坐式的電視新聞滿足不到他們的要求,所以他們利用其他渠道來接觸時事,而當時的選擇是以「頭條新聞」式,嘻笑怒罵般報道新聞之節目,其中表表者叫Jon Stewart。
 
有見於此,某年的奧斯卡電影頒獎禮邀請了Jon做大會主持,希望以他的號召力吸引年青人收看這個收視率一年比一年低的節目。但當Jon由小眾口味變成大台節目主持人,他一向的主持方式並不奏效,因為在傳統的主流節目中所說的話及觀點,要照顧普羅大眾,難走偏鋒,他的表達方式就變得高不成,低不就。那屆的頒獎禮收視率沒有起色,Jon亦返回自己熟悉的崗位工作,表現出色,直至最近交棒。
 
香港情況又如何呢?
 
最近毛記電視主辦的「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成為城中話題,引來不少討論。經此一役,訊息好簡單,就是香港人關心時事,認同本土,喜歡娛樂。
 
然而下一步應該怎樣走下去呢?我沒有仔細調查,只有從旁觀察。發覺毛記電視的支持者,多是二十至四十歳的香港人。太年長的,覺得其陰陽怪氣,離經叛道;太後生的,又認為雖然局部好笑,但整體不算十分切合他們的口味。就以分獎典禮的歌曲來說,多是陳年之作,沒有時下流行的東西。我們看見小鳳姐,然後合唱喜氣洋洋,當然極度亢奮,但十多歲的會問:「呢個亞婆是誰?」當河國榮和MC仁唱「香港地」時,我們邊笑邊哭,唯中學生話:「都唔知兩個亞叔講啲乜。」況且,現在的中學生,精英的聽英文歌,主流迷K-pop、J-pop。「中文歌?Out啲啩?」
 
所以走下去,要努力思索如何盡攬不同年齡層面的支持者。走筆至此,我想起Ellen DeGeneres來。她是美國當紅節目主持人,年前亦被邀請主持奧斯卡電影頒獎禮,當中一段與眾星Selfie,成為一時佳話。最近,她在節目中有一環節,甚為抵死,話說她在與友人通話,對面傳來是美國當紅偶像Adele的Hello,幾句之後,接上人氣甚足Drake的Hotline Bling。最抵死是結尾時,用了70年代大熱Lionel Richie的Hello,示範了如何結合幾代潮流文化。
 
還有的是,毛記電視除了娛樂大家,諷刺時弊之外,亦可以提升層次,有少許教育作用,當然不是說教,而是以幽默型式,引領觀眾思考不同問題。
 
我有以下三位出色的笑匠以供參考,他們是Woody Allen、Sacha Baron Cohen(人稱波叔)及Howard Stern (American Got Talent評判)。
 
細節如何?下期待續。

 

關注範疇: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