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真係弊?

── 生命倫理錦囊 第34期
陳永浩、吳慧華   |   陳永浩、吳慧華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9/06/2018
專欄:生命倫理錦囊

使用貨幣,可以說是一個文明社會的標誌:在遠古時代,人們以原始的「以物易物」形式,將自己多餘的物資與別人交換,可是若雙方的需要不同,交易就無法進行了。後來,社會中訂立了公認的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貨幣,來進行複雜的貿易:縱然大家所需的物資有所不同,大家卻可以貨幣買賣東西,從而達成交易。[1]

而透過使用貨幣,社會不單提高了交易效益,也定下了大家都能準確計算記賬單位(Unit of Account):這促成建立信用制度(Credit)以及延期支付(Deferred payment)等現代商業交易的必須手段。[2] 而貨幣之所以能夠「通用」,令使用者「信得過」,就必須得到被認可的「授權」:透過國家制訂「法定貨幣」,並以相等價值的物品(早期社會曾利用貝殼、糧食,後來轉變為貴重金屬)[3] 作為抵押,建立中央結算及銀行制度,用以約束貨幣發行規模,以及維護貨幣信用和價值。[4]

 

比特幣:首創電子加密貨幣

除著全球化和互聯網的興起,愈來愈多人對於由美國、歐元等超級大國或跨國銀行、組織所控制,依賴中央結算形式運作的主流貨幣提出異議。而隨著相關的科技日漸成熟,透過全球互聯網「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平台,「對等式交易」(Peer-to-Peer)運作,和使用加密原理來控制及確保交易安全的交易媒介:電子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的概念就被提出了。於2008 年,互聯網界的傳奇人物「中本聰」(其名字Satoshi  Nakamoto只是筆名,無人知道此人的真正身份)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提出了稱為「比特幣」及其演算法,當中包含了比特幣(Bitcoin)、區塊鏈(Blockchain)、為記錄交易而獲取比特幣的挖礦(Mining)等概念。[5]

簡單來說,當你要使用比特幣時,你需要一個電子錢包,交易則以電子保密簽名匿名進行,但所有交易紀錄卻又是公開以作核實(即「可驗證的匿名制」):當你以比特幣購買東西後,你的比特幣錢包就會向全球互聯網發出訊號:「我是用戶A,我剛用了編號001的比特幣作買賣,現在將這001號比特幣轉帳到用戶 B。」

同一時間,所有比特幣用戶都會檢查自己的數據庫,核實A是否擁有001 號比特幣,然後發出確認信號。當確認累計到一定數量,交易就會在網上成功記錄,同時所有用戶的數據庫,都會更新001號比特幣的紀錄,由用戶A轉到B的錢包裡。有了這樣的紀錄,就可以防止駭客騙取或盜取比特幣改存到用戶自己名下了。

那麼「挖礦」又是甚麼意思呢?如前所述,由於比特幣不設中央結算,在所有人都擁有交易的數據賬本的同時,需要有人在網上去整理和清楚記錄比特幣交易(即是將網上交易資料,像「挖礦」整理好)。可是誰會願意作這種義務工作呢?比特幣的做法是,每10分鐘就隨機叫個人來做,而以新比特幣作為「挖礦礦工」做紀錄的「獎勵」。

所以在比特幣世界裡,每 10 分鐘會生成一個「區塊鏈」做紀錄,哪個「礦工」搶到了這個區塊,就能當 10 分鐘的「會計」,把 10 分鐘內全世界的交易紀錄記下來,賺到區塊內的「比特幣工資」。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聰」「挖出」史上第一批 50 個比特幣,比特幣就此誕生。[6]

 

比特幣的信仰反思

上文已交代比特幣的重要賣點是不經國家中央銀行發行,完全是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體系,交易時不必支付高昂的手續費、也避免繁瑣流程以及受監管性的問題。有人甚至認為它是「最完美和公平的資產,到了某個限度供應就不會再增加,可抵禦其他貨幣貶值。」。[7] 為甚麼大家都堅信比特幣永不通脹、絕不縮水?因為「中本聰」把它設定了,比特幣到了2140年達到2100 萬個上限便會停止。[8]

當大家已經對央行失去信心,厭倦了它不斷印刷紙幣的時候,比特幣或同等類型的電子貨幣體系似乎讓人更安心,可惜的是,只要人的貪念及惡念一日仍在,縱有最完美及最公平的制度,也會變質及變得不安全。由於比特幣的交易隱蔽,雖然交易紀錄在互聯網公開,但無人知道交易者的真實身份,有美國駭客在2011年弄出了一個名為「絲綢之路」網站,公然販賣 ATM 機駭客教學、軍火、毒品,因著比特幣的出現,「絲綢之路」網站成為全球最大比特幣支付網站。[9]

2010 年 5 月,美國程序員Laszlo Hanyecz用 1 萬個比特幣買了兩塊薄餅(Pizza),但到了2018年2月,他只需要付出0.00649個比特幣。[10] 聲稱不縮水不通脹的電子貨幣,卻還是敵不過炒風,在短短幾年由一文不值到劇烈地暴漲,而在2018年4月18日,又因為第一及第三大戶急拋大量比特幣而急挫。[11]

當大家以為比特幣最安全時候,駭客會告訴你,你的想法太天真了。2014年,日本Mt.Gox遭駭客偷走75萬個比特幣,該平台最終倒閉,並申請破產保護。2016年,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Bitfinex公佈因網站安全漏洞,共11.97萬個比特幣被偷,當時市值約 6,500萬美元(約5.06億港元)。到了2017年,雲端比特幣掘礦平台NiceHash遭駭客攻擊,市值約6,200萬美元(約4.83億港元)比特幣不知所終。[12]

中央銀行得不到大家的信任,比特幣或同類的電子貨幣體系也不是人們可以依賴的貨幣體系,到底有沒有甚麼金錢系統是我們可以仰賴的?我們如何去決定一個經濟體系是否可信?憑它過往的「業績」、管理者的才能或其操守。港幣在1935年至1972年6月期間與英磅掛勾,因著英國經濟實力漸漸變弱,1972年7月改與美元掛勾,但因著美元弱勢,港元在1974年11月又改為自由浮動,直到1983年10月,港元不斷貶值,人們對港元出現信心危機,為了挽救香港金融體系,安定民心,香港政府再次實施聯繫匯率制度,與美元掛勾。[13] 當美元失去強勢,坊間偶爾響起改為與歐元,甚至與人民幣掛勾的聲音。

耶穌在山上曾如此教導門徒:「不可為自己在地上積聚財寶,因為地上有蟲蛀,有鏽侵蝕,也有賊挖洞來偷。要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天上,那裡沒有蟲蛀鏽蝕,也沒有賊挖洞來偷。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太六19-21《新譯本》)。此話毫不虛假,人們很自然渴望從自己的財產得到保障,這原是無可厚非的,只是事實告訴我們,人從在世的財富實在難以得到絕對保障,有時是天災,有時是人禍,讓人失去部份或全部財產,即使是一個不投機不投資的人,他把所有一切存放在銀行,也無法抵抗通貨膨脹這公敵,財富會不停被貶值。只有把財富存放在天上的金融體系才教人永不失望。如何把錢存放到天上?相信大部份基督徒會明白,耶穌並非指到把金錢燒到上天,而是把它們投放在天國的事務上,例如照顧有需要的人。

這似乎很難吧?因為我們看得見世界,然而,天國雖然已經臨到人間(路十七20-22),但很多時,信徒都未能察覺它的存在,它恍惚在宇宙的另一邊,要死後才能到達。事實上,天國是真實臨到,只是,相對於眼可見的世界,信徒需要用信心去「看見」,把心擺上。為甚麼有人願意投資數百萬去「掘礦」掏比特幣。[14] 只因為他相信比特幣背後的經濟系統,認為它的幣值會持續升高,他可以從中賺取暴利。如果人所創造的經濟系統尚且得到人的信任,神所設立的經濟體系是否更值得人學習去相信?不過,信徒沒有信心,真的很難在天國「投資」。神所設立的「賺錢」之道與世界設立的不同,世界的法規是透過賺取別人的金錢而獲利,天國的規則是透過給予別人,然後神親自發放「利潤」給你,祂顛覆了人世間的賺錢之道,因此祂需要你的信心,信得過祂言出必行。

神需要你的信心,更需要你的心。當人把心交給神,與神有美好的關係,他才能對神愈來愈有信心,才愈發看見天國的美好,勇於把自己所有「投資」在天國(太十三44-46)。

 

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出版的「醫學診斷名冊」中,考慮將一些嚴重打機成癮情況,列為精神健康問題之一。究竟打機、用手機為何會成癮?真的要去醫?怎樣醫?有得醫定無得醫?

 


[1] What is money?, ed. John Smithin,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Money and Banking, Number 6 (London: Routledge, 2000).

[2] Irena Asmundson and Ceyda Oner, “What Is Money?” Finance & Development 49, no. 3 (September 2012): 52-53.

[3] 見註1。除了早期社會曾用過貝殼作貨幣外,在舊約聖經中,希伯來人所使用的「舍克勒」,本來就是用來計算大麥和糧食的重量單位,後來漸變成貨幣單位。後來社會逐漸使用金、銀、銅等貴重金屬鑄成的貨幣。到19、20世紀,則發展出「金本位」、「銀本位」等金屬貨幣制度。

[4] 同上。在二戰結束前的1944年,國際貨幣基金各國達成了「布雷頓森林協定」,成員國的貨幣與黃金或同等美元掛鈎,實行固定匯率,1971年後至今,美元停止與黃金的自由兌換,各國貨幣開始實行浮動匯率。

[5] 曲建仲:〈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原理與應用(上):比黃金還貴的比特幣〉,《財經新報》,2017年5月11日,網站:http://finance.technews.tw/2017/05/11/block-chain-principle-and-applicat...(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6月25日)。

[6] 熊劍輝:〈【5 分鐘搞懂比特幣】當年一文不值,如今它比炒房還暴〉,《科技報橘》,2017年3月20日,網站: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03/20/bitcoin-story/(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6月25日)。

[7] 〈【詳解】比特幣點賺大錢?虛擬礦工要做咩?〉,《東網》,2017年1月11日,網站: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70111/bkn-20170111165408903-0111_0...(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4月19日)。

[8] 見註6。

[9] 同上。

[10] David Floyd, “Bitcoin's ‘Pizza Guy’ Repeats the Trick with Lightning Network,”  Investopedia, February 26, 2018, https://www.investopedia.com/news/bitcoins-pizza-guy-repeats-trick-light... (accessed April 19, 2018).

[11] MoneyDJ:〈比特幣跳水!兩巨鯨 24 小時內狂拋 1 億美元〉,《財經新報》,2018年4月18日,網站: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8/04/18/bitcoin-tumbles-after-mystery-wha...(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4月19日)。

[12] 〈黑客偷晒比特幣!雲端掘礦平台NiceHash損失近5億〉,《蘋果財經》,2017年12月7日,網站: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71207/5755...(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4月19日)。

[13]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匯率制度的興替〉,2011年8月24日,網站:http://www.hkma.gov.hk/chi/key-functions/monetary-stability/history-hong...(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4月19日)。

[14] 〈【詳解】比特幣點賺大錢?虛擬礦工要做咩?〉。

關注範疇: 
生命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