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包裝典範─賭博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01/2000

過去兩個月,賭博問題成了明光社的關注重點,因為我們深信沉迷賭博會帶來十分沉重的社會代價,而我們亦明白賭博經過精心包裝,已經成為慈善事業和娛樂消閒的化身,得到不少市民,以至福利機構的支持,這是一場吃力不討好的仗!

馬會作為全港最大的合法賭博機構,經過多年的經營,早已將本身包裝成全港最大的慈善機構,每年對不同社會服務機構以及新發展服務的撥款,已經成為不少機構的重要收入來源,而矛盾的是當馬會的總投注額減少(一定程度上意味市民沒有那麼沉迷賭博),馬會的慈善撥款亦會減少,究竟社會服務機構期望見到由賭博而來的經費增加還是減少?當有更多掛著慈善為名,或以增加稅收為藉口的賭博形式出現(如賭波及賭場),我們是支持還是反對?(最大的可能是沉默!)飲鴆止渴也許是一個依賴賭博為慈善撥款來源社會的最佳寫照!近年馬會致力將賽馬包裝成一家大細可參與的娛樂活動,將賽馬日變成老少咸宜的嘉年華會,目的就是減低青少年對賽馬的戒心,希望他們將賽馬視作娛樂而非賭博,為未來的賭馬活動培植接班人,其手法與煙草商引誘青少年吸煙同出一轍!

為回應馬會、足總、商界、傳媒及政府聯手鼓吹的賭風,明光社在九九年十一月中發起了反對售賣馬票予十八歲以下青少年的街頭簽名運動,在短短三個小時內收集到七千多個簽名!而在十二月一日則發起了聯署登報行動,引起很大的回響,有一千三百多人和百多個機構響應,收入超過十五萬,由於本社向明報和星島日報取得很大的優惠折扣,扣除一些基本開支,尚餘約九萬元,本社會將有關款項,全數用於反賭風的活動,並議決聘請一名大學學者從事一項為期約半年,有關賭博對社會影響之研究。

另外,本社亦曾與突破機構合作,進行了一項有關市民對擴大賭博形式的電話調查;與教協一同約見負責檢討賭博政策的民政事務局副局長;支持協進會的反賭博登報聲明;出席商台的《毓民七鐘敘》、港台的《政黨論壇》及《城市論壇》,表達對擴大賭風的意見。

我們明白要完全禁絕賭博是不可能的,我們致力的是阻止賭風再蔓延,特別是保護十八歲以下青少年不會接收到「小賭可以怡情」的錯誤信息。政府雖然聲稱在擴大賭博問題上沒有既定的立場,但由政府不斷放風,為賭波合法化做勢,以及為馬會讓小童參與千禧賽馬和買馬票辯護,足見政府若非承受馬會的強大壓力,就是與馬會一鼻孔出氣!賭波合法化;日後在馬場開闢小童專區;以致重提在便利店賣六合彩,已是如箭在弦,只要沒有足夠的反對聲音,政府將一意孤行,以開賭增加稅收及慈善撥款,無視因賭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隱藏成本。

反對擴大賭風以及教育青少年不要心存僥倖,是一條漫漫長路,近期很高興見到不同的團體和個人,都自發地起來,以不同形式表達對賭風的關注,我們最希望社會大眾接收到的信息是──反賭風不是個別團體或一小撮人的意見,而是很多家長、教師、社工、教會人士、以致賭仔本身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