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大哥在看著你──社交網絡私隱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01/11/2012
facebook在2012年10月宣布活躍用戶量突破10億。在香港,10個網絡用戶中有8.3人在facebook上「生活」。環顧身邊,的確很多人將生活細節、心頭點滴都放上facebook,建立「虛擬生活」。「虛擬生活」並非貶義。事實上,用戶都在這裏分享朋友的生活,建立更多友誼,很短時間內得到更多資訊交流,都是好的。不過,雲的另一端,facebook正在販賣你的生活細節。
 
facebook 有項「瞬間個人化」功能(Instantpersonalization),可讓第三方合作網絡在用戶造訪時,獲得用戶的facebook資訊,並紀錄你的使用經驗和喜好。即使你沒有主動將個人資料鋪陳在網絡,其實透過你的每一個Like和Share、每一個造訪的網頁資料收集,配以簡單個人資料如:年齡、性別、地點等,資料整理後就知道誰喜歡甚麼歌、誰喜好買某類型的衣服、誰常吃甚麼類型的菜式....
 
一個較容易察覺的例子,或許你也知道。2010年底Yahoo!與facebook合作推出「好友動向」。透過同步登入,你在Yahoo!閱讀了甚麼新聞,聽了首甚麼歌,搜尋了甚麼內容,都被記錄,讓朋友、Yahoo!和facebook知道。
 
「瞬間個人化」的概念,好像有一個熟悉你脾性的秘書,將精心挑選的資料放到你面前;另一方面,記錄使廣告商節省推銷的資訊成本(information cost),是龐大的商機。你不用主動把個人資料放在網上,facebook 也可不知不覺地把你「賣」了。難怪facebook創辦人馬克形容facebook將會是所有社交媒體的中央神經系統。
 
這功能在2010年令到數以萬計的美國用戶脫離facebook抗議私隱被侵犯,但香港用戶卻好像不太知悉。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1948年寫下小說《1984》,其中名句:「老大哥在看你」(Bigbrother is watching you),描述極權政府對人民的監控到達極致。回到2012年的今天,或許這樣說都不為過:「書大哥在看著你」(facebook is watchingyou)。都市的運作已經嵌入網絡世界,社交媒體可以大肆販賣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個人資料,看來這個被赤裸監視的日子已來臨。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