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脹的「修辭」
燭光網絡 80期 (p.21)
18/09/2011
近月通脹嚴重,至8月尾截稿前剛宣佈的通脹為7.9%。但巿面所見的,卻是大大塊牌寫著「特價」、「抗通脹」、「優惠」等字眼,彷彿巿面很蕭條,要刺激經濟似的。
但心水清者,一望而知,假象居多。通常出現的「花招」包括:
1. 明減暗加:先大大聲賣廣告說某幾種貨品減價,其實全線貨品都一同加價,但由於在廣告中只有減價資訊,因此當巿民在減價期購買的貨品日後回復到「正價」時,消費者只知道好像貴了。不過,因為之前買過特價貨,大家對「正價」也不是太抗拒,還是「感覺良好」的。
2. 偷工減料:價錢不變,但將貨品「減料」,此情況常常在飲食業發生。同一個早餐,可能轉了薄麵包,飲品細杯了,或者索性不供應粉麵,巧立名目稱之為「輕量級早餐」,但價錢卻沒有大改變。
3. 隱藏價目:部份貨品通常會標示一個表面非常超值的價格,但到你想選購時,售貨員才告訴你有很多不同的額外收費,最後埋單計數一樣貴。近月不同的電訊公司所推銷的智能手機就常有此情況。大字標題「零機價、零預繳」,豈料簽合約時殺出「增值服務」、「隧道費」、「無限上網計劃」等收費,又或者簽約期超長,部份收費更是必須包括在合約內的。
其實這些不同的計劃、減價,只是商人透過「修辭」技巧,給你心理上很便宜的感覺。長此下去,誠實商人難以營商,無知的消費者卻助長了大集團繼續膨脹。最後,是誰得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