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比例失衡的迷思,由反亞裔暴力事件說起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16/03/2021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地區:美國

師範教育學者對反亞裔暴力保持緘默

這是一篇政治不正確的文章,如果你忍受不了,請不要讀下去。

今天,我參加了一個全國性師範教育會議,其中一個研討會的主題是「反偏見、反種族主義的師範教育:反抗下的變革、回應和治療空間」,這個題目十分吸引,而且主講嘉賓是來自四間大學的八位教授,算是代表了五湖四海,這四間大學是加州聖瑪麗學院(Saint Mary’s College of California)、拉凡爾納大學(University of La Verne)、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聆聽了一個半小時之後,坦白說,我有點失望。在整個研討會裡面,所有焦點都是集中在黑人和拉丁裔人士受到歧視,但完全沒有提到在過去一年反亞裔的歧視事件和仇恨暴力。

今年2月初,美國加州奧克蘭唐人街一名91歲亞裔男子被人惡意地推倒在地;在三藩市一名84歲泰國裔長者遭到推撞,最後受傷而死;2月中,紐約市法拉盛一名五十多歲亞裔婦女被推撞倒地後昏迷;今天在紐約市一名亞裔女子無緣無故在街上被人用胡椒噴霧攻擊面部……。這些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根據少數族裔媒體服務中心的統計,自去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美各地總共發生了2,888宗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事件,但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主持人布魯克‧鮑德溫(Brooke Baldwin)認為實際數字可能被低估了,因為許多仇恨犯罪都沒有報告。我對那些懦夫十分反感,他們只敢選擇向老人和女性下手,夠膽色的話便去挑戰鄒兆龍、甄子丹、吳京、周比利!

由於有些疑犯是黑人,故此亞裔社區對黑人的敵視升溫,灣區的亞裔、非裔社區領袖馬上站出來呼籲團結;在上個週末,數百人在灣區舉行和平集會,他們穿上印有「非裔亞裔團結起來」的 T恤。本來上述的全國性會議是一個復和與治療的大好機會,但竟然沒有半個人譴責這些暴力事件,或者對受害者慰問,更遑論怎樣在師範教育中提供解決之道。

 

扭轉比例失衡是否就是平等?

在研討會中一位參加者說,學校應該增加西班牙裔老師,從而配合學生的比例。一位女性黑人教授抱怨大學在升職體制上存在種族歧視,根據全國教育統計中心的數字,在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以上的正教授(Full Professor)中,黑人女性和男性分別只有2%。坦白說,我覺得這個反歧視的研討會仍然離不開「按比例就是公平」的思維,首先,比例差異的部份原因可能是種族、性別歧視,但也可能還有其他原因;第二,比例失去平衡是否一定需要人工化去「矯正」呢?在全美國的正教授中,亞裔男性佔了8%,亞裔女性佔了3%,加起來是11%,但亞裔只是佔了全美總人口的5.6%,如果說由白人主導的大學體制歧視少數族裔,那麼為何亞裔正教授是不成比例地多呢?升職的種族比例失衡是否可以完全用種族主義來解釋呢?

那位非洲裔女教授提到了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現在我就著性別失衡,來討論是否所有比例失衡都會受到平等對待。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的工作人員中,女性僅佔28%,而在大學修讀STEM的男生人數遠遠超過女生。尚卡爾‧韋丹坦(Shankar Vedantam)在The Hidden Brain(隱藏的大腦)一書中詳細地列出證據,指出許多人不自覺地阻止女性修讀理科,因此,一直以來有很多呼聲要求改善這種性別失衡現象。

一方面,我完全支持應該竭盡所能,去消除所有阻礙女性學習STEM的絆腳石,但另一方面,人們對另外一些比例失衡卻不置一詞,在文科、社工系、心理學系中,女學生的人數不成比例地高於男性,根據2015年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報告,社會工作者中有83%是女性;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字,在心理學研究生中,女性佔85%;從事衛生服務的學生中,多達80%也是女性。筆者曾經在心理系任教,有好幾次整班學生「清一色」都是女孩子,曾經有人因此誤會我是在女校教書。有趣的是,直到目前為止,我從來沒有聽過人呼籲,要改變在文科和社科中的性別失衡,似乎人們都有一個共識:某些領域的比例失衡是可以接受的。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學科歧視」:理科比文科、社科更加重要,故此不能讓男性壟斷,而文科、社科的性別比例失衡卻不打緊。

 

平權措施是好心做壞事?

如果某些人因為擁有特權而成功的話,我對削減特權的平權措施絕無異議。可是,倘若其他人根本沒有特權,但為了平衡比例而犧牲一部份人應有的權利,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事實上,亞裔與拉丁裔、非洲裔衝突的禍根之一就是上述的迷思。

今年2月初,美國司法部取消了針對耶魯大學的法律訴訟,該訴訟指控常春藤大學聯盟在招生過程中歧視白人和亞裔申請人,對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申請人的入學資格要求則比較寬鬆。這項決定標誌著司法部推翻前總統特朗普的立場,拜登總統將平權作為其政治議程的重中之重。2020年11月,美國第一巡迴上訴法院駁回了另一項針對哈佛大學的訴訟,這項訴訟亦是質疑哈佛在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11月是總統選舉時間,當時許多亞裔人士表示會投票支持特朗普,因為他們不喜歡左派為了爭取某些族群的權益而犧牲另一個族群。

史坦福大學研究學者托馬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是黑人,但他並不支持採用平權的方式,將成績較低的少數族裔送入名牌大學,他指出,一些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的黑人學生本來數學成績不俗,在全美學生中排行在頂尖的10%,但是在麻省理工他們卻是最底層的10%,結果,無論在讀書和就業上他們都會遇到挫敗。若果他們進入跟他們能力相稱的州立大學讀書,他們可能會變為成功人士。用平權方式去扭轉比例失衡便是典型的好心做壞事。值得一提的是,索威爾是一位尊重數據的學者,他的結論並不是基於先設的意識形態,更加不是信口開河。不過,在當前的氛圍下,索威爾的見解屬於小眾聲音。

上述的研討會並沒有邀請索威爾之類的異見人士發言,大家只是同聲同氣、圍爐取暖。最後,如果你可以讀完我整篇文章,我真的要佩服你的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