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願警醒渡日

陳少平   |   作者現居比利時,為世界福音動員會駐比利時的宣教士,主要是向當地的華人留學生和華僑宣教,亦與其他同工向比利時人傳福音。作者十分欣賞比利時人的謙卑內斂和當地中世紀的宗教畫和教堂建築。
05/05/2022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地區:比利時

在比利時這小國生活了多年,感到歷史巨輪的轉速好像減慢了,或許在這裡政治經濟相對穩定,人民享受著太平安逸的生活,重複著每天生活的步伐。直至兩年多前的疫情爆發和最近烏克蘭的戰爭,他們才從習慣了的太平夢醒過來,這末日的鐘聲取代了比利時每天清晨柔和的鐘聲,敲醒了人們沉睡的靈魂。因此,進去教堂禱告的人數增多了,因焦慮而搶購糧食的人亦增加了,引致要限制購買數量,一種莫名的憂慮正瀰漫著……

最近和兒子閒聊,他是在比利時成長的一族,在中學時曾讀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對於一個黄皮膚的外族人,或許這只是在試卷上發生的戰爭故事,即使最近烏克蘭的戰火燃起,仍是一件遙遠國度的事。原本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他,卻一本正經地感嘆著,他們這一代將會面對更多的危機和動盪不安,而他父母,即是我這一代是在戰後太平穩定的社會環境下長大,他認為這是最好的一個年代,聽起來是有一些道理,驟然感覺他開始多了一份危機感。或許他不知道在中國那邊廂,戰後曾經歷過無數的群眾運動,一點也不太平。

那天我們一家人晚飯時,談及教會最近為以前認識的一位烏克蘭姊妹祈禱,她自己定居在比利時,但她的媽媽因戰火已逃離家鄉到了波蘭邊境,正等候過境,由於那裡擠滿了大量難民,不知道要在邊境等候多久,她十分焦急,擔心媽媽的安危。說罷,兒子並沒有太大的感覺,仍然享受著那頓未吃完的晚飯。飯後,我輕輕地問他,如果現在等候過境的是你的媽媽,你的心情會如何?於是他頓時停了下來想了一會,內心似乎多了一些感覺……

其後,看到新聞提及一些烏克蘭的心理醫生,正為一群在戰區逃難的兒童作創傷輔導,他們都是親眼目睹俄軍殺害和性侵自己的親人。讀過這段新聞,內心淌著淚,不停在顫慄,一方面為這些兒童感到悲傷難過,一方面對俄軍的罪行感到憤怒,恐怕這仇恨的種子將深植在這些年幼的心靈上,不期然想起二戰時納粹大屠殺和日本侵華的暴行,這隔代的仇恨仍然不斷延伸,在人們的靈魂深處揮之不去。惟願憐憫的上主以寶血遮蓋人類深重的罪孽,化解恩仇,求主親自安慰那些烏克蘭的小朋友,擦去他們的眼淚,賜他們一個有平安和盼望的心。主耶穌在世時教導門徒,已清楚告訴他們必會聽見打仗的風聲,這些事是必須發生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當末世的預兆已臨到的時候,願意我們警醒渡日,忍耐到底,為主作見證。深盼比利時人在憂患中,歸回那份失落多時的真正平安,那平安是在主耶穌基督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