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開放文化為牧養帶來甚麼問題?應如何解決?
燭光網絡 18期 (p.15)
驟眼看來,「性革命」或「性開放」是近代流行於美國一些大城市的景象。事實上,法國在十五世紀開始已經倡導道德自由(moral freedom)的信息。1其 後「性革命」便經歷了維多利亞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衰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時期的不同演變,「性革命」或「性開放」已是現代不能阻擋的洪流及廣泛被 社會人士談論的課題。簡單來說,所謂「性革命」或「性開放」就是批判和改變傳統的性觀念和實踐,尤其是在評擊基督教的性觀念上顯得更加厲害。再者,現代信 徒在「性開放」的觀念也不自覺地受著後現代主義思潮(postmodernism)的影響。有些基督徒開始質疑教會的傳統做法和挑戰牧者的權威。他們自己 的判斷和決定才是權威。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採取處境性的觀點,凡事沒有絕對,包括性觀念。事實上,性開放文化正在沖擊著廿一世紀的基督徒教會生活,同時困擾 著教會的牧養事工。當在性開放文化的洪流下牧養信徒時,牧者可能遇到以下在傳統牧養中較少處理的問題:
兩性角色的混亂
第一、性開放文化為牧養帶來的問題是兩性角色的混亂。從前,我們對男性和女性的分別很明顯,甚至一看便可辨認出那人是男性抑或是女性。無論在髮型、服式、 舉止、和儀態上男性和女性是很不相同。自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男性熱愛燙髮和女性舉止豪放。在追求男女平等和機會平等下,我們的社會開始出現一種新人 類-「中性人」。製造商為我們製造很多中性的產品,尤其是在服式上,我們可以見到男女皆可穿的中性衣服。現在也沒有分開那些是屬於男性的工作,或那些是屬 於女性的工作了。可惜「中性人」也在教會出現,有時也會構成牧養的困難。
記得有一次我被邀請在一個青少年團契講道,當天我早到十五分鐘,於是我坐在一旁等候聚會。我看見幾位身穿鮮色寬身T-恤及燙短髮的「姊妹」正忙於搬檯搬椅 準備聚會,但另外幾位平頭裝髮型的「弟兄」在一旁嬉戲。我看得不是味兒,便嚷著那些嬉戲的「弟兄」:「你們為甚麼在嬉戲而不幫助他們搬檯椅呢?這不是男子 工作嗎?」那些「弟兄」說:「我們是女孩子呢!」他們的回應給我嚇了一跳,結果,在整個聚會中,我也辨認不出那群青少年人誰是男誰是女。
兩性角色的混亂或中性人的角色,使牧者在教導弟兄應如何成為弟兄和姊妹應如何成為姊妹時出現困難。一直以來,教會所教導的男女角色,被那些扭曲男女平等觀 念的人視為落伍和不公平。故此現時在教會中呈現的景象是很少聽到「男人是女人的頭」和「女人要沉靜學道」等信息。基於男女平等的原則下,牧者為免觸怒兩性 的對峙而逐漸避談這些課題。我認為牧者在兩性角色的牧養上持守開放的態度,一方面接受時代的改變,男女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牧者必須研究聖經對 這課題的信息,並按著正意教導信徒兩性角色的重要。我認為真正的男女平等是明白和享受男女的獨特性,並彼此欣賞和尊重,繼而充分發揮兩性的潛質。
兩性界線的模糊
第二、性開放文化為牧養帶來的問題是兩性界線的模糊。一直以來,教會都強調男女間相處來往有規有矩。甚至在一些基要的教會中,男女不可坐在一起敬拜主。當 然,在今天性開放的社會中,大多數基督徒不會實行基要派在這方面的教導,更不會認同他們的教導是正確的。但他們郤受著性開放文化的影響,男女間的相處過度 親熱,似乎看不見他們有任何界線。現今,我們在教會中不難看見一些青少年男女彼此挨著和身體接觸。
有一次,我在一個夏令營的聚會中講道。由於營地離我家很遠,講道完畢後我便在營舍留宿一晚。洗澡後,我便打算上床睡覺。當我推開浴室門時,我便很驚慌地大 叫起來,原來有一位姊妹站在浴室門前。反之,她看著我沒有半點兒尷尬,也不覺得甚麼一回事。然後她慢條斯理地走向另一張床與其他人玩耍。但我郤沒法接受女 營友可以自由進出男宿舍的改變。兩性間身體接觸的界線模糊,可能導致青少年人的人際關係混亂和不懂得如何合宜地與異性相處。再者,青少年人因著經意或不經 意的身體接觸引發性衝動和性幻想。更甚者,青少年人墮入性試探和異性發生性關係。這現象和危機越來越明顯,從事牧養工作的牧者和導師面對青少年人那種對男 女相處沒有明確界線的觀念感到擔憂。我們期望能獲得良策灌輸他們兩性相處的正確觀念和協助他們建立兩性間的人際關係。
婚前性行為的認同
第三、性開放文化為牧養帶來的問題是基督徒對婚前性行為的認同。在現代社會?堙A婚前性行為是一種越來越普遍和被接納的性關係,尤其是那些有教育的專業人士。2只 要一對成年的情侶兩情相悅,在自願的情況下發生性關係是可以接納的。而社會所傳遞的信息,只強調安全的性行為(safe sex)。意思是只要做足預防傳染性病及懷孕的安全措施,便可無顧慮地發生性關係。這一種開放的性觀念對於一直持守貞潔觀念的教會群體來說是一個非常猛烈 的沖擊。而事實上,越來越多基督徒認為一對情侶在結婚前發生性關係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數字,但按我所認識的教會,差不多每一間都曾出現一個 或以上的婚前性行為的個案。在我從事輔導的個案分類,因發生婚前性行為而求助的基督徒有上升的趨勢。許多牧者和導師對這方面的牧養關顧都感到挫敗及束手無策。
婚外情的合理化
第四、性開放文化為牧養帶來的問題是婚外情的合理化。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曾在1995年探討香港婚外情的問題,研究結果顯示婚外情的情況日漸嚴重,尤其是以中年人士發生婚外情居多。3似 乎許多教會也開始淡化婚外情的罪行,因為基督徒也傾向於使用「婚外情」(extra-maritalaffairs)代替「姦淫」(commit adultery),這個含有道德審判的詞彙。雖然,我們還未有正式有關基督徒沾上婚外情的數字,但我們不難聽到某某弟兄發生婚外情,某某姊妹發生婚外 情;我們甚至聽到某某牧師有婚外情,某某執事「包二奶」。我們也可以從教會中一些現象可以看到婚外情對牧養的影響,如基督徒離婚的數字上升,對基督徒來說 「離婚」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了。在教會中,有一部份單親家庭也是婚外情的結果。為了承擔由婚外情產生的需要,許多教會都紛紛開設在十五年前從不普遍的 「單親團契」。在牧養的角度來看,我們能夠服侍一群需要幫助的人是我們的使命;但另一方面,教會必須抗衡婚外情合理化對我們信仰群體的影響。
同性戀合法化
第五、性開放文化為牧養帶來的問題是同性戀合化法。驟眼看來,同性戀只屬兩個人的事,他們在不騷擾和不傷害其他人的情況下進行同性愛是可以接受的。在這個 高舉私隱權和人權的社會中,同性愛的地位便得到肯定和認同了。其實,同性戀對別人的傷害是由於其帶有傳染性的影響。我相信同性戀者不會同意我的說法,但在 我的輔導經驗中確實有這樣的個案。有一次,一個女同性戀者來尋求我的輔導,因為她被愛人拋棄。在輔導的過程中,她透露她的愛人曾經與多位女同性戀者相好。 最奇怪的,就是她們同屬一間教會的姊妹,但她們的教會並不是一間同志教會。她說:「自從她來了以後,我們教會便出現多位同性戀者了。」在一間教會?堙A有 這麼多同性戀者的出現,實屬罕見;故此,我相信這是傳染性影響的結果。同性戀者一貫的辯稱是『我是天生的同性戀者,我是沒有選擇的。』我想同性戀的問題不 在乎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同性戀可否改變。根據從事治療同性戀的心理輔導專家的臨床研究顯示,同性戀改變成異性戀的結果令人鼓舞。4說話回來,按我的輔導經驗而言,基督徒同性戀者的出現確實混亂了傳統教會的生活,並對傳統教會的牧養事工引起極大的困擾。
作為一個牧者和輔導員的我,不得不承認性開放文化對基督徒的教會生活及靈性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事實上,我們在牧養的事奉上感到無比的壓力和困擾。若要抗衡性開放文化的洪流,我們需要:
- 從 新認識聖經對性的觀念,並以聖經的標準為權威。若要確定一件事的對與錯,包括性觀念,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量度的標準。基督徒的行事為人的量度準則,就是神的 話-聖經。我所強調的不是一套盲目的教條和歇斯底里的吶喊「聖經是權威」。我所強調的是以理性的角度來瞭解聖經對性的觀念的教訓,從原文、歷史、宗教、社 會文化等角度來研究,務求得著較客觀的信念。當然,因著各種的限制,我們未必能夠取得一個完全的答案。但由於我們是基督徒,聖經又是我們信仰的依歸。我們 需要教導信徒以神的話-聖經作為我們量度及抗拒性開放文化。
- 營造更多討論性課題的機會,並教導基督徒正確的性知識。「性」是傳統教會的 禁忌,除了牧者在講道時以否定或消極的口吻提及外,便沒有機會討論有關性的問題。難怪乎基督徒對「性」的觀感常與「罪」連在一起。他們的性知識也大多數是 從電影、雜誌,和報章處得到的。若我們相信性是神賜給人的禮物,是聖潔的,世界上再沒有一處地方比神的家--教會討論和教授性知識更適合了。今天,許多基 督徒在性方面軟弱了,很可能是他懷著很多性困擾的問題得不著解答而失腳。我相信當基督徒可以開放地把內心的困擾說出來,尤其是性的困擾,他能夠面對現今性 開放文化的力量越大。
- 接納那些在性方面犯了罪的肢體,並盡一切辦法把他挽回過來。過往由於性開放文化對教會的沖擊不是這麼明顯,教會在 處理犯了性罪行的人多是很消極的。最常見的方法是懲治,如公開宣佈罪狀、停領主餐、終止事奉、當眾認罪,或開除會籍等。可惜的是教會沒有完善挽回的配套, 犯罪者已受罰了,但郤沒有得著寬恕和接納。故此,很多基督徒在性方面跌倒後,便自動離開教會,甚至放棄信仰。牧養的本質是教導、接納、責備、輔助、和接 納。若教會能夠有接納的空間,對悔改認罪的肢體伸出挽回的手。我相信性開放文化對基督徒群體的破壞會減退的。
- 增強性困擾者的自我認知能 力,並協助他遠離試探。在我的輔導經驗中,我發覺許多求助者(包括性困擾者)都缺乏認知的能力。就以性困擾者為例,他們的對自我的認識及警覺性不高,經常 把遇到的性試探屬靈化,認為單單祈禱讀經便能解決一切,郤沒有正視自己的問題。我相信輔導或教牧輔導可以幫助這樣的信徒。傳統的教會不大注重輔導服務,認 為一個與神關係良好的人是不會有心理和情緒問題的。其實,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和協助人成長的學問都是屬於神的。根據我的輔導經驗,輔導不是一個全能的治 療方法,但郤是一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再者,教牧輔導在教會的牧養事工上已成為一種缺少的事奉了。
1. 參Barnhouse, R. T. (1987). Clergy & the sexual revolution. New York: Alban.
4. 參Wat, B. (1999). Pastoral care for the homosexuals. Hill Road, 2(2), 12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