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十年回望明光

-----與蕭壽華牧師閒談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1/2007

踏入蕭壽華牧師的辦公室,腦海不期然湧起差不多八年前的景象──1999年3月18日,筆者作為記者團契團長,應明光社的邀請出席一個在北宣舉辦的研討會,會後明光社的首任主席,北宣的堂主任蕭牧師邀請我到他的辦公室「閒談」,這一談便令我成為了明光社首位的總幹事。趁著明光社步入十週年的機會,我再一次坐下來和蕭牧師「閒談」,回顧他參與明光社由創立到現在這十年的種種感受。
 
牧師社關不易,幸有教會支持
作為一間有幾千會友教會的堂主任,平日的事奉已經十分繁重,為什麼還要參與成立明光社,並擔任主席呢?蕭牧師毫不猶疑地說:「義不容辭!」因為十多年前開始,香港的社會(特別是傳媒和家庭)問題變得越來越凶險,一些有心人很想做一些事,而大家都認為最好不是以個別教會的名義去做,於是就在97年5月催生了明光社。
 
認識蕭牧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溫文有禮,不喜歡和其他人爭辯的人,與明光社給人較為執著及敢言的形象好像並不協調,蕭牧師坦言起初在對外發言(特別是面對傳媒)時的確有點壓力,不過,他的社工背景對應付社關的問題有一定的幫助。其實很早期在一些涉及同性戀問題的講座之後,他已經被人公開批評,幸而教會對他十分支持,而本身亦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因此,總算平安渡過。至於明光社初期處理的很多問題,由於配合了當時的社會氣氛,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
 
教會關注提高,信徒參與仍弱
98年陳健康事件令明光社的知名度大增,這是蕭牧師始料不及的,99年的反傳媒污染遊行,雖然只有二百多人出席,但由於下著毛毛細雨,正好讓人感受到香港社會面臨的風風雨雨,效果意想不到的好。01及03年兩次反賭波大遊行,人數上升至1500及3000多人,蕭牧師認為是教會的教導能配合當時的社會氣氛,另一方面,會友看到牧師參與,亦放膽參與更多的社會行動。
 
不過,話得說回來,雖然蕭牧師的教會很早便有社關小組,但多年以來都只屬雛型,只是在有大型行動時反應較好,平時參與的人數不算多,蕭牧師慨言香港教會整體來說在社關方面仍然較弱,反觀海外華人近年因同性戀的議題,有更積極的回應,例如王永信牧師在美國所推動的工作,此外,華福會亦開始提及更多社關的議題,蕭牧師認為剛於06年7月在澳門舉行的華福大會,他和筆者被邀請作其中一些講座的回應講員,相信亦與此有關。
 
十年有喜有悲,初步喜見成果
回顧過去十年,蕭牧師表示最開心的是找了筆者擔任總幹事(筆者按:因為主席可以做少D啦!──一笑)在聘請總幹事的過程中,很清楚看到神的帶領,(暫時從略,日後筆者會自己訪問自己,再詳細講述。)由陳健康事件開始,明光社的意見越來越受社會大眾注意,傳媒經常引述,證明了明光社所關注的課題,能切合社會的需要,擊中要害,而當出現一些重大問題的時候,教會是會積極反應的。
 
而蕭牧師最不開心的,是賭波合法化以幾票之微通過了,之前兩次反賭波遊行他都有帶領會眾積極參與,以當時形勢他感到應該不會通過,結果卻令他十分失望。幸好,賭波一役雖然表面輸了,卻感動不少弟兄姊妹的心,而在過去十年明光社所爭取的事情,亦有一定的成效,例如在05及06年討論得如火如荼的性傾向歧視條例,因為大家積極表達意見,以及深入的剖析,使政府由起初以為社會大環境明顯傾向支持立法,到最近明確表示現階段不考慮以立法方式處理有關問題,可見社會是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有所改變的!
 
正視不公不義,留心屬靈生命
最後,蕭牧師作為前任主席,近年在董事會的參與雖然較早期為少,但他仍十分關心明光社的一眾同工,他提醒各位同工和積極關心社會的弟兄姊妹,當我們參與社關的時候,會見到很多不公不義的事,亦會見到教會的軟弱,容易產生挫敗感,對自己會有不滿甚至不接納,以至灰心,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有新的盼望,而對基督徒來說,神就是我們的盼望。
 
另一方面,面對社關挑戰的時候,蕭牧師認為我們更需要留意自己的屬靈生命,因為社關很多時要透過社會運動,當中涉及權力的問題,容易令人依賴地上的權力,例如某些人和策略,而忽略了屬靈的權力。當然,兩者並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但如何同時關注兩方面,甚至有些時候縱使得不到一些社會力量的支持,仍然堅信屬靈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面對問題,會令我們變得勇敢,能夠面對更大的挑戰。蕭牧師留意到在開佈道會的時候,大家常常強調聖靈的工作,但在社關工作卻很少提及聖靈,蕭牧師勸勉大家,應反省一下自己應該怎樣領受聖靈的能力,被聖靈充滿,以至在應付社關的種種挑戰的時候,能夠大有膽量,面對邪惡的勢力,為神作見證。
 
 
步出蕭牧師的辦公室,心情和八年前有些相近,就是大家對很多問題都有共鳴,社關某個程度來說仍然是一條看似較為孤獨的路,但其實神早已在我們身邊安排了很多同路人,當我們不斷發現這些同路人的時候,只有說不出的讚歎和感恩,因為我們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