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愛惜自己,破除標籤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7/11/2011

本月初,有機構在天水圍進行了一項調查,對象是一班區內婦女。在452名受訪婦女中,有三成半感到沒有能力解決日常生活難題;逾三成人認為朋友不會願意出手解決難關;五成受訪婦女自認不熟悉天水圍,並且認為天水圍不是安樂窩。這班身居天水圍的婦女,為何對天水圍產生抗拒?甚至當中有居住11年的受訪者表示,身在天水圍,令她產生自卑與自閉。

問題主要是源於品流複雜嗎?但論到品流複雜,比較其他大城市,如阿姆斯特丹、倫敦或巴黎等,香港已算簡單。而香港其他地區如深水埗及油尖旺,其複雜程度,應該不比天水區遜色,極有可能更勝一籌。說到底,讓天水圍居民感到住在該區而自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天水圍被人冠上「悲情城市」這個外號。有學者表示,當公眾及傳媒長期對天水圍持負面評價,難免會使婦女對社區心存自卑感。

或許,天水圍遠離市區,在很多人眼中未必是一處理想的居住地點,但除了交通不便這些實際問題,讓很多申請公屋的人士,一聽到天水圍,便立即拒絕的原因,應該是「標籤」發揮了影響力,一想到「悲情」,已使不少人卻步。

不要小看標籤,一個簡單而負面的標籤,足以殺人於無形。即使與事實不符,被貼上標籤的當事人來不及喊冤或澄清,已被定「死罪」。稍為豐滿的女士被人稱為「豬扒」應該極不好受,選擇不婚或未曾遇上另一半的適婚女士被人冠上「剩女」或「敗犬女」也應該感到委屈難過。而有理想,有創意的年輕人也不喜歡被人貼上「80後」,彷彿他們沒有責任感,行事即興……。

算起來,在我們的世界,實在有一大堆標籤:「港男」、「港女」、「港孩」、「道德塔利班」、「怪獸家長」……或許,貼標籤的人可能在描述事實,但也有可能他們只是描述自以為是的事實,真相並不是如此。

例如一個不懂讓坐的「港孩」,背後不一定有「怪獸家長」或「直升機父母」,他不懂禮貌的原因,可能只是他的心智有別於常人,胡亂標籤並不能幫助此孩子,也讓他的父母難過。

貼標籤的人可能只是貪圖一時之快,未必準確地鋪陳事實。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被貼上標籤的人士也不用太快動怒或難過,不要讓與事實不符的標籤打擊自己的自信及尊嚴,影響自己的生活。標籤固然可惡,但在「悲情都市」活得快樂與否,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及生活態度,面對標籤,不要對號入座。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