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商誤導父母?
15/04/2011
專欄:時事木人巷
PhD愈來愈不值錢,因為它不一定是指博士,而只不過是奶粉的添加劑,本港奶粉廣告開支2009年為2,000多萬元,2010年已增至7,500萬,可見奶粉的市場十分龐大。當然,香港奶粉銷量急升,價格被不斷搶高,與內地人對在國內銷售的奶粉信心崩潰有關,因為中央政府對追查誰人包庇毒奶粉的決心路人皆見!
不過,令奶粉價格偏高,香港不少迷信嬰兒奶粉古靈精怪成份的家長亦功不可沒,除了加入甚麼「DHA」和「PhD」之外,多款奶粉又聲稱添加了新成份,有助嬰兒腸胃健康、預防便秘及提升免疫能力等,令「BB有便便」也可以成為大新聞,吸引家長購買。但醫院藥劑師學會指出這些英文縮寫只是用來誤導不熟悉專業名詞的普羅家長,根本全部都是普通食物也包含的營養成份,一些所謂特別效果亦沒有臨床醫學研究去證明。
家長不惜代價,買這些所謂特別配方的貴價奶粉,可能是一種補償的心態,因為媽媽不願意或者不方便餵哺母乳,爸爸沒有時間照顧BB,所以買「最好」的奶粉來代替,證明父母十分緊張子女的成長。不過,BB最需要的,其實不是神奇的奶粉,而是媽媽餵哺母乳,以及爸爸陪他們一起玩耍的親子時間,現實也許不只是奶粉商誤導了父母,而是父母亦想借奶粉商「過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