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別革命逆流而上的兩地青年人

施俊宇 | 招雋寧   |   台灣捍衛家庭學生聯盟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01/2017

在同性戀運動(同運)中,年青一代傾向站在支持一方,但是現實中仍有例外。本文由兩位分隔兩地並在不同歷史背景下成長的青年所撰寫,他們各自在反同運政治路上奮力前進,讓我們從他們的眼光看台灣及香港兩地的年青人,在反同運政治路上的經驗、其感受,以及社會運動及同運的結連。

 

施俊宇 台灣捍衛家庭學生聯盟

同運在台灣歷史發展中的脈絡

  從歷史的洪流來看,1987年7月,台灣地區解除戒嚴,開放黨禁與報禁;1991年5月廢止《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1992年12月立法院全面改選。在制度上,台灣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進入真正的自由、民主。然而解嚴至今將近三十個年頭,台灣社會所呈現的狀況卻離成熟的自由、民主社會還有一段距離。解嚴之後,台灣社會與學術界開始明顯地受到西方國家各樣思潮之影響。1988年,一些女權運動人士開始檢視中小學教科書的性別歧視,爾後發表了「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一文,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女權運動,並在2004年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納入同志教育(性行為/性傾向)在中小學課程中,自此我們九十後的學生都接受了打著性別平等大旗的「同志教育」。

「社運 = 民主」?

  近二十年來,幾乎每個台灣的社會議題當中都有一群人來進行議題的操作、遊說及推展,無論訴求是甚麼,都有一個最終目的:爭取政治上的權力,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因此這些社運人士與團體會在有限資源下,彼此通力合作,集結社會中一些少數聲音,向民眾宣講,向政府表達。在過程中受到西方「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又稱「自由至上主義」的影響,此主義強調在不侵犯他人人身和財產的前提下,一個人有絕對的自由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對台灣社會來說,我們當然包容每一種聲音,就如同我們包容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每個族群一樣,但是不同意同性婚姻的聲音,就會被批鬥成保守、迂腐與退步,發聲者會被批鬥、被謾罵,好像社運的任何訴求都必須被全體人民所承認並接受,這是成熟的民主嗎?

台灣青年學生的角色

  1990年野百合學運、2014年太陽花學運等活動都能看到青年學生的角色,這說明台灣青年學生是相當關心社會議題的,敢衝、敢講、敢對抗權威。在這次同性婚姻議題,贊成法案的學生團體有力挺同性婚姻學生聯合陣線,反對法案的學生團體有捍衛家庭學生聯盟(捍家盟)、青年自覺連線。即使立場不同,雙方都有一個共通點:以創意與行動力來創造全新的社會運動模式。像是捍家盟最近製作了一支「同性婚姻法案背後的真相」Kuso影片(編按:即惡搞影片),短短三天內接觸了40萬人,這是長輩們做不到的,當然也要拜現代科技所賜。

       作為一個台灣反同運的青年,筆者想告訴香港的朋友,台灣許多青年學生在缺乏金援,也缺乏組織的力挺,在有限的資源下,仍堅守家庭價值,不畏懼地反對同性婚姻法案,我們有創意、行動力、更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期待亞洲國家能有機會交換意見與經驗,一同打這場跨國的戰役。

台灣捍衛家庭學生聯盟專頁:www.facebook.com/PFVSO/

 

 

招雋寧 香港明光社

俊宇在台灣電視上辯論同性婚姻,在立院門前示威發聲,對香港反同運的青年群體來說是一份鼓舞。

不支持同運要準備承受各方壓力

樹黃葉落之際,正是各大院校學生為報告衝刺之時,因此他們會到訪關注同性戀政治的機構,為的是完成歧視法和同性婚姻的研習報告。香港沒有像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但校園學科由人文政治到經濟管理等,都熱衷於討論同志平權課題。不論是否信徒,在對話前不少學生都走支持同運、駁斥宗教的向度。

要在朋輩中Share(轉傳)反同運的資訊,就要準備有起爭拗的心理壓力。有朋友在facebook「出櫃」論述不贊成同運的看法,隨即被網友群起而攻之,情緒控訴夾雜在真假難分的資訊裡,也不知如何回應。有時索性避而不談,但壓抑卻進一步窒礙大家對同志平權的反思。

嶺大學生會候選內閣早前因擬不舉辦性/別文化節,遭同志學生組織和媒體狙擊,內閣一日後「跪低」承諾重辦(最終該內閣未能當選)。文化節真的有助反思同志平權?未必,過去文化節是宣揚性革命意識的多,批判同志平權的少。其實有沒有文化節,校園建制內外早已充斥同志平權的討論。現今竟到了「任何文化節都可以取消,除了性/別」的強制氛圍,這繼承自解構和自由思潮的同性戀社運,但它卻偏偏以性/別塑造成一個傳統,這又會否很尷尬呢?

香港民運與同運結連一起

2014年的「罷課不罷學」行動裡一些講題「Crossover」了民主人權和性別論述,鮮有學者在民主大台上論述男女婚姻結構如何較有利於公民社會。雖說民主社會發展的基礎涉及穩健家庭結構,但畢竟男女婚姻被標籤為要推倒重建的高牆,導致學者出櫃支持男女婚姻要付上被同事和學生排擠的代價。

莫論2005年七一遊行加入支持《性傾向歧視條例》的訴求,近年學聯(或現在各大院校的學生會)、大專同志行動等都在同志遊行上站台,台下也不乏香港社會工作學生聯會(各大院校社工系會)的旗幟。香港青年爭取民主與性別政治重重捆綁在一起,至於支持民主卻反同運的青年的政治身份定位則須進一步重構。

反同運路上幸有同路人

在港甚少見到反同運的青年集結發聲。在人人支持同性戀政治的社會氛圍,有時我會徬徨,不敢發聲。一方面同運政治複雜、易引起標籤,不知如何說起,又怕討論動氣時傷害了雙方關係。慶幸,我找到一群熱愛公義又抗拒同運的年青信徒,能溫和地交流,在爭議中互勉,除了宗教價值,還以公共理性發聲與行動。歡迎你和身邊的年輕人,加入我們這個政治不正確的群體,你並不孤單。

我的電郵:kace@truth-light.org.hk